第5章 『闻一闻流口水』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小李一步三回头的离开,谢清风拿着削完皮的丝瓜走向水龙头,打开水冲了一下便回到了案台前。

  水晶丝瓜的晶莹剔透,就来自于植物粘液和木糖胶,切勿用手来回搓洗,清洗掉削皮时残留的杂质和少量粘液即可。

  植物粘液多了也不好!

  用白抹布将案板仔细擦干净,菜刀在磨刀棍上嗤嗤打四五下刀刃,接着用白抹布将刀身两面擦干净。

  厨师讲究卫生,这不是标准要求,而是一种职业素养。

  “哒哒哒哒……”

  丝瓜从中间一剖为二,不锈钢片刀在谢清风的手中,轻快的跳跃了起来,那极富韵律的节奏,犹如马儿在奔跑。

  随着每一次马蹄的蹦跶,都会在丝瓜上留下肉眼几乎不可见,如尺子量过一般均匀的直切刀痕。

  这便是厨师的基本刀法——“跳刀”!

  在我国的古时厨师界,就把刀工与烹调合称为“割烹”,常称:“能者七分墩子,三分锅匠;常者三分墩子,七分锅匠”。

  这说明刀工与烹调之间的辩证关系!

  到了现代,厨师刀工的好坏,通常都会作为厨艺高低的判断标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更是一项必须的科目。

  说得通俗易懂点,食材切的厚薄如若不均匀,那么在烹调热加工的过程中,就会导致火热导不均匀。

  最终薄的已经熟烂,厚的都还没有熟!

  而厨师这一行的刀工,经过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沉淀,现在已经总结出了四大类刀法——

  直刀法、斜刀法、平刀法、混合刀法。

  其中混合刀法也被称为剞刀法,也就是不拘泥于形的斩、剔、刮、剜……旋等等各种菜刀的用法。

  剞刀法里最复杂的当属“旋刀”,它分为天旋和地旋。

  这是厨师行业的行话,前者是把食材在手掌上用刀处理,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苹果削皮,他就是属于“天旋”剞刀法。

  后者地旋是放在案墩上,常见的就有萝卜拨皮之类的。

  而跳刀是属于直刀法的极致,没有个三五年的熟能生巧,掌握其中的韵律节奏,让双手在长时间的重复动作中,形成一种固定的肌肉记忆,那么久只能称之为乱切。

  菜刀是已经跳了起来,可惜前一片只有一毫米,后一片能给你干出5倍厚,而且菜片还会满墩子到处乱飞。

  像谢清风这种从头跳到尾,不仅每一片都保持2毫米厚度,而且食材整体形状不会乱掉,就像没有用刀切过一样的程度。

  这就是九年刀法的功力!

  “用陌生的菜刀和墩子,很影响刀工的发挥,还能切到这个完美的层次,这谢清风的刀工……”看着案板上这两个完整的丝瓜半条,胖厨师长心里越来越犯嘀咕,隐隐感觉到了一种不安。

  胖厨师长是一个老厨师,他的预感确实很有经验!

  一个真正全心投入的厨师,他的炒勺是小老婆,他的菜刀就是命,其他人不经允许都是不能碰的。

  毕竟,养好一把菜刀非常困难,不是三五天就能搞定的事情。

  要想“养熟”一把菜刀,让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三四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很多饭店里,经常会发生因为乱拿菜刀,而引起厨师之间的矛盾纠纷,甚至是大打出手。

  而越是精湛的刀工,越是需要一把养得够熟的“好刀”。

  现在谢清风拿着一把刃口没有打开的生刀,且不是专业的片刀,只是普通的直切刀,就能展露出如此成熟的刀法。

  这让胖厨师长心里很清楚,谢清风最少摸了五年以上的菜刀,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