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前方名叫碧蹄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半岛北部地区气候与大明的辽东内陆的气候较为相似,大陆性特征明显。

  冬天的时候,气温经常保持在零下十度左右。

  而在朝鲜半岛的南部地区,也就是今天韩国的区域跟日本气候非常相似,受东朝鲜暖流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即便是冬季也不会特别寒冷,冬天也有很多时候是在零度以上的。

  李如松并没有听从秦良玉的劝告,稳住阵脚,侦查清楚敌情再行动。

  此刻,开城城门的南侧,李如松立马于此,目光凝然,默默看着查大寿带领下的三千辽东铁骑奔赴汉城方向。

  之前军事会议的时候,李如松脱口而出三千铁骑攻克汉城,那当然是气话。

  李如松的计划是,查大寿率领三千骑兵打头阵,自己亲率四千骑兵为中军,其后还有弟弟李如柏的三千骑兵为后援,共计万余人。

  此外,他又安排了朝鲜军的一个将领带着数百骑兵去前方侦查从开城到汉城之间的道路。

  出征这一天,秦良玉也是勒马在侧,心情复杂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也都做了。

  毕竟,李如松才是主帅,他坚持己见,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做出这个乘胜追击倭军的决定,首先是李如松打心眼里看不起倭军,觉得他们不堪一击,其次是希望借助此行,快速解决整个朝鲜局势。

  然而除此之外,也还有另外一个不能对秦良玉说的原因。

  平壤城攻城战中,戚家军表现的过于耀眼。

  正常战役最关键的三步,夺取牡丹峰,登上平壤城,首破南大门,全部由戚家军完成。

  包括李如松事前喊出的5000两登城赏银,自然也被戚家军拿到。

  李如柏,祖承训,查大寿这几个辽东军出身将领就有些小情绪了。

  他们曾经先后私底下找到过李如松。

  话里话外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不服气,他们觉得风头都被浙军抢走了。

  而朝鲜本来应该是辽东军的主场。

  这些人有他的亲弟弟,有的是跟他从小一起长大的李家的家将,李如松也很为难。

  入朝讨寇的四万联军来自于各个地方,但最核心的主力还是辽东军。

  在一开始,作为全军统帅,李如松一直谨慎的拿捏着分寸,尽量保证不能厚此薄彼。

  总不能送死的事情别人去,军功我来拿。

  所以在平壤战役分配任务的时候,他抛去了部队所属,单纯根据各个军队的特长来安排。

  前后三天时间里,浩浩荡荡的的一万辽东铁骑出城了。

  大军刚刚离开开城不就,又一次,朝鲜人主动扮演了猪的角色。

  跟随明军而来的朝鲜军将领把他得到的侦查结果回报给了李如松。

  倭军已经放弃了汉城,继续向朝鲜半岛最南端的釜山一带撤退了!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原文是“倭贼已退,京畿(汉城)已空”。)

  得到这份情报的李如松,一开始是有些迟疑的。

  但转念一想,开城就是被倭军这么放弃的,也许他们真的怕了?

  与此同时,开完了军事会议的侵朝倭军也立刻行动了起来。

  集结在汉城的倭军共计五万余人,他们把所有兵力编成了三部,也同时准备出击,主动迎战明军。

  前军由小早川隆景率领,编内有:先阵立花宗茂三千人,二阵小早川隆景八千人,三阵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五千人,四阵吉川广家四千人。

  后军由侵朝总指挥宇喜多秀家亲自率领,编内有:先阵加藤光泰、前野长康三千人,二阵石田三成、大谷吉继五千人,三阵黑田长政五千人,四阵宇喜多秀家本军八千人。

  后备队则由小西行长、大友义统的万余败兵组成,驻守汉城,防止偷袭。

  立花宗茂和加藤光泰这两个狂热的主战派作为先锋。

  他们两人领了命令之后便下达了动员令,打算集结军队“收复”被明军夺取的开城。

  明军出征之后的第四天清晨,前锋部队查大寿的骑兵部队已经抵达了汉城以北的朝鲜王室陵墓附近,在这里他们遭遇到了倭军。

 &em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