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骨鲠老臣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怎敢劳烦老太师亲自登门,着实让川儿心里歉疚啊!”陈茂川赶忙扶住已有八十高龄的淮文渊淮太师,这位比起李在孝还要年长双十年的北魏老臣已经陪伴了三位帝君,实实在在的三朝元老,当年也算是李居承的领门人,是与先帝一样独具慧眼的人物,只是在那位后辈意气风发,官位越做越高之后,两人之间的交际便不再如当初那么紧密,尤其是新皇登基,李居承看似辅政实则独揽大权之后,这位老太师再见到对方,也都会骂上几句乱臣贼子,当初瞎了眼什么的,不过李居承却仍然像当初寄宿在老太师家中的门生一般,恭谨的很,每每相见都要称一声尊师,换来的总是对方一声冷哼回应,被世人笑称世间敢不给李居承面子的除了阎王爷,便只有这位大半个身子已经进了鬼门关的老人。

  陈茂川更是不敢怠慢,就算对方已经隐居多年,可门生遍布天下,在朝中的声威也仅次于李居承而已,言语中不敢以本王自居,用起了儿时的幼称。

  须发皆白的老太师身子骨多还算硬朗,这位见过太多风雨的老臣当年也有过马上驰骋的豪迈事迹,毕竟北魏之初都是尚武抑文,少有纯粹的文人为官,一直到李居承这一辈才渐渐明白打江山少不了运筹帷幄的将才,而守江山却是最需要兼济天下的能才。

  “殿下此言差矣,是老臣心里有愧啊!没能守住北魏的大好山河,愧对先帝,愧对列祖列宗。”严正不阿的老太师已然是说的老泪纵横,许是这一直是他心中的症结,北魏风雨飘摇之时,他也曾有过力挽狂澜的心思,在这一点上他自认比李居承大不如,同样无奈的将年幼的新皇托付到李居承手中,造成如今这样的局面,尽管别人从未说过什么,老太师却始终认为自己难辞其咎。

  “只是殿下,你不该随着李在孝一同回京,当年陛下将你送去沧州,老臣算是少有的支持派,说句民间不好听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李在孝也终究没让我看错,至少他心中还认着北魏是姓陈的。”

  淮文渊说的隐晦,可意思却是通透的很,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显然言下之意便是一个出了问题便有另一个来替代,可那九五之尊的皇位岂是如此轻描淡写就能改换的,更何况李居承这个篮子可是大的惊人,李在孝未必就真的能够与其相提并论,这一点从后者进京便一目了然,亲自登门拜访不说,如今更是在相府中画地为牢。

  “太师言重了,本王此次进京只是为了奏明常明一案,顺便见一见许久未见的兄长,不敢有别的心思。”陈茂川连忙应道,这趟平京之行他走的足够小心,如履薄冰一般,莫说是这位德高望重的淮太师来找他相谈,就算是李居承亲自到场表明要另立天子的意图,他都一概不能听入耳中,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巨城中他能够相信的只有一人,而偏偏此刻他们的处境大为相同,所以他还要再等一个人,等那个在沧州答应来救他命的人。

  淮文渊细细看着对方的神情,已经擦干的泪水依旧带着点点印痕,突然开怀大笑起来,似乎异常激动,说道:“人老了,总爱说些糊涂话,让殿下见笑了,殿下在这沂水殿住的可还习惯?我那孙女最近倒是清闲,不如来与殿下做个伴,有人说说话也免得冷清不是。”

  也许是心头那股压抑太久的怨气让这位不知何时就要咽气的骨鲠老臣有些焦急,被陈茂川回绝后才渐渐冷静下来,甚至是欢喜对方此刻的决定,若真是一口应下,才会让人越想越觉得蹊跷,之后看似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其中多少也带着投诚的意味。

  “我在沧州冷清惯了,此刻倒也没觉什么,就不拉着淮妹妹一起遭罪了,想来在这里也住不了多久,他日川儿一定登门拜访,还不知淮妹妹喜欢些什么,免得到时手忙脚乱。”陈茂川一语双关,年幼时被外放到了沧州,可谓是举目无情,这种日子过了七年,如今回到了心中日夜思盼的地方反倒多几分了背井离乡味道,心酸少许,讽刺更多,同样的既不算是拒绝也没有接受对方的投诚,显然模棱两可的态度,才让这回京后第一次会谈显得多了许多滋味,毕竟沂水殿虽奈的将年幼的新皇托付到李居承手中,造成如今这样的局面,尽管别人从未说过什么,老太师却始终认为自己难辞其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