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临江论战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珏不想谈论夏贵,毕竟那还是他的上司,又转开话题问王楚:“三郎立了大功劳,你要什么?义父一定有赏。”

  “这算什么功劳,只是机缘巧合罢了,孩儿想起还很汗颜啊!”王楚急忙推辞道。

  “几个月没有见面,三郎变化如此之大,看来是读了不少书啊,不愧于他们喊你秀才。”张珏原来觉得王楚质朴,诚实,有一颗侠义的心,经过这件事情,王楚还爱上了学习,不觉非常高兴,也禁不住把王楚调侃一番,想起就一阵哈哈大笑。

  “孩儿原来小不更事,一直没有认真读书,这回人动不了,倒能够安静的读书了,不过那还差得远。”王楚脸色微红,坦荡的回答道。

  “读书是好事,都读了些什么书啊?”张珏正色说道,不禁又兴起了考教之心。

  “孩儿书读得很杂,拿着什么读什么?”王楚谦虚的回答道。

  “怎么不多读点儒学经典?尽读那些杂学何用?”张珏故意愠色问道。

  “请义父明鉴,孩儿自幼就在书馆随夫子读书学习,就是现在也还在书馆跟夫子学读经史子集,而且花的时间要多很多,只是我自己有空的时候读一读其它杂学。”王楚不着痕迹的解释回答道,顿了一顿,抬眼看了眼张珏脸色,小心翼翼的又试探着继续说道,“只是现在兵荒马乱,战祸连连,孩儿觉得经史子集也灭不了眼前这个火。”

  “你这小子,有什么说什么,还知道揣摩人心了。”张珏看王楚的样子,并不生气,还有点好笑,提点说道。

  张珏十八岁投军,一生戎马生涯,不是那些酸腐士人之流,其实他并不认同只有读经史子集才有用,只学理学才有出路,就如同他使用人才,不讲究出身,只要能立功杀敌他都大胆提拔使用,他这么说只是试探王楚。

  “既然三郎经史子集学得不错,不如到我这里来上州学?”张珏立马很有兴致的和丁磊商量起来了,朝廷重文轻武影响太大了,在他的意识里还是学文好。

  “这个事情还要和大哥商量,我看他回来了我就给大哥说说。”丁磊一听,只有推给王啸天再说。

  张珏一听,问王啸天基本就没有结果,只有慢慢的做工作吧,只是现在这个局势,张珏自己也说不清楚。王楚不知道这些,但是听张珏说让他来上州学,心里却敲起了鼓。

  “那你现在读的是什么书?”张珏又继续问道。

  “这回读的是《武经总要》”王楚不好意思的说道。

  “哦,有什么心得啊?”张珏很感兴趣的问道。

  张珏一问倒把王楚难住了,要知道用兵之道,可谓博大精深,就是说过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那请义父先恕孩儿妄言之罪。”王楚想了想先把退路铺好。

  “这里就我和你二叔,没有外人,你担心撒。”张珏呵呵的笑着回答道。

  “用兵之道,千变万化;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然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王楚想了一会才回答道,在鲁班面前耍大刀的感觉不好受,但是要想把自己从后世掌握的一些想法告诉张珏,也没有其他办法,今天难得有这个合适的机会,只有在这里卖弄一下了。

  丁磊听得全神贯注,他都被王楚惊艳到了,想不到这三郎还有这一手。

  “归根结底在’天时、地利、人和’上,从大处说蒙古不占天时,地利,人和更说不出上,可是我朝为什么步步倒退,那就是人和出了问题,所谓人和,是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百姓麻木不仁,掌权者贪念权力金钱,很多武将贪生怕死,朝廷上下是战是和都有,上下不能团结一心抗敌,所以一败再败矣。”

  张珏一脸铁青,只是刚才答应得好好的,好在只有死死忍住,丁磊心都快崩出来了,这小子胆子也太大了。反正都说了这么多了,王楚也不管了,索性说个痛快!

  “但是,这场战争我等不得不打之,不然亡国亡种,乃是我汉人之祸,为时不远也。好在我大汉民族,上下几千年历史,有识之士多也,唯从细节处着手,所以,孩儿认为第一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之人及势力,可以不计小节,只要有抗敌之志,都可以团就之;把亡国亡种之祸广而告之,唤起民众抗蒙之心;歼灭投降之敌,就是汉奸,叛徒,以绝意志不坚者投敌之念;发动敌后之人,支持敌后的抵抗运动;丰富战斗方法,诉张珏,也没有其他办法,今天难得有这个合适的机会,只有在这里卖弄一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