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贼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京师城外大营,中军帐外环卫着一群西厂番子。

  “国公爷,皇上意思你可是明白了?”西厂提督曹化淳将几个随身的番子支出去,正色问道。

  张世泽听曹化淳说完,便是带着团营总督董琦、参将齐正远等一批新军将领起身,皱眉问道:

  “皇上怎么会有这个想法?”

  “国公爷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作不知?”曹化淳冷笑一声,见张世泽面露不解,不似知道,这才解释说道:

  “刘泽清那个犯上作乱的贼子留在山东就是一大祸害,此番朝廷两次大捷,京、团两营新军名头已经打响了。”

  “圣上的意思,就是将军饷发到山东官兵手中,趁此时机把刘泽清做了。”

  张世泽先是毫不犹豫的点头接下这份差事,而后面色沉吟的跟随曹化淳走出帐外。

  毕竟这刘泽清不比姜襄和王承胤,山东一带各路官军不听约束已久,许多文臣武将不明不白的死在那里。

  原来的朝廷根本没有现在这种京营、团营和各地忠君之士奉诏赶来的勤王大军,既不敢过问,也不敢多管,实在是混乱。

  看着几十车的白银,张世泽点头道:

  “那刘泽清的事在下也多有耳闻,左营聚众几十万,朝廷管束不及,但刘部只有数万,倒是可以一试。”

  曹化淳闻言放下心来,这时候董琦伸出手摸了摸车轮,蹲下来问道:

  “此次前往山东发饷,皇上是否下诏让团营同去?”

  良乡大捷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甲子营的牢狱罪犯奋勇,自那以后,崇祯皇帝便是下诏,将立有功勋的甲子营兵将赦免无罪,并且赐下银两,准许他们各自回乡。

  实际上,这些银两甲子营的兵士们虽然收下,但大部分人都是京城人士,此番戴罪立功,本来就是功勋之身,又有谁会回家无所事事?

  新编团营主力除甲子营以外,还有驸马巩永固负责招募、编练的乙子营,再加上前段时间整合在一起的京畿一带的各卫禁军,总人数也有接近四万。

  新编团营战斗力等各个方面虽然都不如京营,但董琦还是非常有信心,他倒没有什么私心,深知一切都是崇祯给的,随手一道圣旨就能再给收回去。

  况且,自己以及部下的家人都在京师,在这种乱世,自然是要争着出去立些功勋才是。

  曹化淳却是摇摇头,说道:

  “京畿一带尚且不稳,陛下对团营及腾骧四卫营另有安排,此次便只是京营和一些勤王军出征。”

  曹化淳话中有话,先是看了一眼天边,又道: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锦衣卫的通令应当已是传到山东千户所了吧!接下来老奴要传陛下口谕。”

  张世泽和董琦等人对视一眼,带着新军将领纷纷半跪在地。

  “大明皇帝口谕:英国公记住,敌退我进,敌进我退,不可与敌力战。以保存实力,摧敌军心为上,刘泽清的部下,也都曾是大明的臣子。”

  “臣等谨记!”

  ......

  山东,临清州。

  在年初的时候,作为山东总兵的刘泽清与唐通、黄得功等人分先后接到朝廷勤王诏令。

  山东一带的各路官军虽然都听闻朝廷诏令勤王的事,但人人只求自保,没有谁敢于妄动,都是待价而沽的打算。

  当时刘泽清正在青州府屯驻,作为朝廷正选的山东总兵,接到诏令之后这货的表现倒还中肯,先在青州府一带聚齐兵马,说是择日誓师勤王。

  传诏的太监大概也觉得山东是虎狼之地,也没管刘泽清是不是在演戏,反正传完了诏便是马不停蹄的离开了。

  可谁也没想到,刘泽清根本就没安什么好心,在青州一带聚了两个多月的兵,眼见崇祯皇帝为南贼被虏的形势而焦头烂额的时候,他却直奔临清去了。

  也是,那个时候朝廷忙于自保,根本无暇顾及刘泽清这支亦兵亦贼的官军。

  青州到临清要穿过整个济南府,由于朝廷的补发军饷活动还没有达到山东一带,刘部多年无饷,再加上刘泽清因为猜忌朝廷故意不给山东发饷,便是开始无所顾虑的劫掠百姓。

  刘部数万官军,沿途所至却和流贼毫无二致,影响实际上更甚于流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