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九 吐槽一下还有回应…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电影尚未市场划分割之前,电影圈、作者圈其实统称文艺圈,而负责宣发的媒体,也叫记者圈也在文艺圈范围之内!

  这是一个闭环…

  所以,老艺术家们都是德艺双馨的!

  因为你找不到他们的污点!

  即便让你找到了,你也没地方说去!

  所以,那一代的艺术家,都是安心做学问亦或者专心干自己的事业,名与利只是随之而来的附带品。

  进入互联网时代,再也没有文艺圈这么一个说法,都是以娱乐圈来概论演员、编剧、导演等。

  但是文艺与娱乐又是有区别的,文艺更多的时候传递的价值是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一种文化,而娱乐则是容纳百川,正能量、负能量的都有,在当今的文化下,娱乐圈的明星更多的时候是如思考如何博取“出位”,好事上不了头条,绯闻却能够轻而易举地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

  六学的兴起大抵也是这种背景之下!

  其实早在‘六学’出现前,作为1986年就出道的老艺术家,又经常在媒体/互联网上发表评论,六老师在民间早就有粉有黑,这些六粉和六黑们,也经常发生非常主观的争吵。

  比如因为章老师因为《大话西游》攻击过星爷,就有过六老师粉丝和星爷粉丝对喷的事件,不过那时候大家都比较主观,常常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既没有科学的方法,也没有客观的理念,还只是网友口嗨,不能称之为“六学”。

  后来大胡子翻拍《西游记》,大胡子说了‘六老师过于霸道…’

  虽然后来澄清了没有说过,但这个新闻上不少报纸…

  有了名人撑腰,有网友找到六老师“太霸道”的证据,有理有据地开始讨论问题。

  那时候反对六老师的,很多都是《西游记》的原著粉,他们认为86版西游记虽然拍得经典,但其中对于原著的篡改,一点都不少。

  但这时他们还只是稍微理性下来,依然只是网友讨论问题,并不能称之为“学问”。

  直到视频自媒体的出现,六学才逐渐固定下来。

  比如“六学研究协会”。

  他们做的,是把六老师老师说过的话,写过的字,做过的事纷纷挖掘出来,然后用各种形式,原封不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不加篡改,不加评论。

  以前写文学批评论文的时候,教授就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原始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去看别人评论过的东西,要看就去看原始材料。

  这样一来,“六学研究协会”就把研究六老师上升到了一个高度,而“六学”也逐渐有了理论基础,明确了他们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比方说研究人类的本质是什么?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可能会说是会使用工具,有人可能会说是有灵魂,我说这些都不对。

  因为人类的本质,其实就是复读机。

  为什么是复读机?

  你想,从你牙牙学语开始,爸爸说“叫爸爸”,于是你叫“爸爸”。

  妈妈说“叫妈妈”,你学会了叫妈妈…

  复读机无误。

    这样一来,“六学研究协会”就把研究六老师上升到了一个高度,而“六学”也逐渐有了理论基础,明确了他们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