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禹驾崩3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同样,作为国师的儿子,也从小秉承了这个道德楷模的重任所有大臣教育自己的子女时,总是说:“你看看人家大费,不讲吃不讲穿,却是少年英雄……”

  “看看大费,人家那么简朴,本领却第一流,你呢?你什么时候能向大费学学?”

  大费,也成了少年一代的道德楷模。

  于是,他便不能违背这个道德形象。

  于是,在大费的整个少年时代,都和点心无缘。

  直到他离开家,上了战场。

  离家千里,快意恩仇,每每取得了胜利,便是无数的珠宝珍馐,享受不尽,他开始了自己的双重面孔生涯:在外征战时锦衣玉食,奢华无比,常常是纵酒狂欢,极度地享受人生但一回到阳城,回到家,便又是那个简朴的少年,滴酒不沾,粗布衣裳。

  从简朴的少年到简朴的青年,再到简朴的将军,他成了皋陶国师有口皆碑的好儿子,全大夏第一流的好青年,每个人都说,他的美德完全继承自父亲,来源于良好的家教。

  可是,天知道,他是多么厌恶这副道德楷模的枷锁对,就是枷锁,牢牢地规范着他的一言一行。

  所以,他甚至厌恶阳城,他恨不得一年365日,每一日都在外行军打仗。因为,每次回阳城之前,他必须匆匆将自己的华美衣服,奇珍异宝分发给下属,甚至是偷偷扔掉。

  很多时候,他甚至想,打了胜仗就跑吧,永远不要回到阳城了,哪怕是跑到一些偏寒的地方,独立成一个小诸侯,也随心所欲,远远胜过在大夏的良好名声。

  但是,他没有!

  他再是反抗,可骨子里已经烙印了父亲的痕迹因为,他渐渐地意识到,这一切简朴寒酸的背后,也许,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父亲被立为下一任王者。

  可是,他骨子里,还是不愿意踏足这寒酸简陋的老家半步。

  一如他那一次王宫之行后对启王子的恨。

  所有的恨意,因此而始。

  凭什么他有的,我没有?

  就因为他是大禹王的儿子?

  小时候,是因为那几盘富足的点心,现在,是王位江山。

  王位,比点心更加诱人何止百倍千倍?

  可是,大禹王即将死去,王位必将落在父亲身上自己,竟然终究是和王位擦肩而过。

  以父亲的顽固不化,他明白,父亲绝不会打破千年传统,破坏禅让制。

  他不知道该恨大禹王还是恨自己的父亲。

  忽然觉得非常绝望,十几年戎马生涯,无数赫赫战功,仿佛都在为他人做嫁衣。

  他站起来,走来走去。

  不行,无论如何,父亲不能登上王位的宝座。

  这天下无论谁做王,自己都还有机会,但是,父亲一旦登基,自己必将永无翻身之地。

  老仆早已瞌睡不已,他一挥手,让老仆去睡下。

  老仆却絮絮叨叨地:“罐子上还温着药,国师大人每天半识到,这一切简朴寒酸的背后,也许,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