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善后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唉,还是人家公孙瓒、张士诚谁的好,死之前把自己满门老小一并杀光,也省了对手心存妇人之仁犹豫不决。

  按照汉律的规定,即便是十恶之首的谋反,连坐的时候妇女和小孩也可以免死,只不过要被发配边疆。现在中枢已经乱成一锅粥,也没办法把这些孩子送到通常用来流放罪犯的其他州郡。

  犹豫了许久,最后秦谊也是下定了决心,除了两个不到三岁的婴幼儿被找一些普通人家收养以外,其他几个未成年的赵盛直系男性亲属,统统打入奴籍,交给现在秦谊手下的盐场和纸坊来当奴工。

  至于这些女性俘虏,则是分给此战的有功之臣,其中有很多人都是穷得娶不上媳妇的那种人。

  处理完罪魁祸首赵盛一家后,剩下的就是赵家的普通成员,以及那些附庸者。赵家全族上下,加上附近几个依附于赵家的小村子,也是两千多口人,如果不把这些人给妥善安置好,绝对是原平县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几百年的仇恨可不是那么容易洗刷的,全杀光倒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可这个样子就违反了之前秦谊的宣传,对秦谊塑造一个言出必行的政治形象非常不利,更不用说随便屠村,这和曹老板还有什么区别?把郡中的汉人杀了让塞外的异族来填充吗?

  最后想了一下,秦谊决定还是给这些人划分层级,将这两千多人按照危险程度划分成危险、轻微、一般三种级别。其中危险分子是那种和秦家有深仇大恨的那种人,轻微是有小仇的那种人,而一般人则和秦家没什么太大的过节。

  因为秦赵两家比较熟悉,再加上还有赵兴这么一个叛徒,划分成分这个过程进行得很顺利。这一划分,原平赵家的大部分人都划在轻微之中,而大部分赵家的依附者则被定义为一般。

  少量的危险分子没收全部财物,并且将会被迁移到一个新村之中,将会被严密监视,接下来原平县如果发生战事,秦谊打算在明面的公平上,把这些人当做炮灰给消灭掉。

  而那些轻微分子,则打散以后分别迁徙到原平的其他村落之中,至于一般分子则一切照旧,该干什么干什么。

  随着将赵家人迁到全县各处,赵家坞堡也空了出来,秦家将会迁徙一些秦家人还有周围的附庸到赵家坞堡居住,控制住这么一处险要之地。

  接下来便是处理战利品,赵家的大部分财产都被秦家给占下了,分了一些边角料给其他人,因为之前联军曾经抢过赵家周边一些村落,秦家也没有找这些联军追回,不过拿出赵家的一部分财物补偿了个别被抢之人。

  当把战利品分配完以后,秦谊还想给老赵家搞一个公审大会,揭露一下赵姓地主的罪恶,是如何欺压百姓,恶贯满盈。

  不过咨询了一下对赵盛一家恨之入骨的赵兴,却发现赵家两代人,都是从十年前鲜卑入寇的激烈战斗中经历和成长起来的,都不是那种恣意妄为的人。

  随着局势的缓和,阶级矛盾可能会逐渐压过nn,但现在只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所以和后世那些地主们比起来,现在的赵家父子简直都算是白莲花和老秦家祖孙一样的纯白无暇。

  当然赵盛父子也是做过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譬如说赵盛曾经睡过不少佃户家的闺女,这些佃户家的女儿都是在赵家做丫鬟的,完事之后给了人家几石粮食,这事是你情我愿的,此后赵盛还把这些丫鬟嫁给了赵家的下人。

  为主接盘这事,在古代也是天经地义的,不为主接盘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娶不上媳妇,接个盘至少还能有个老婆,即便是老秦家也没少干这种事情。

  于是乎秦谊最终放弃了开公审大会的想法,斗地主这一幕没有出现在公元二世纪的原平县,给了赵优一个痛快的死法。

  只是赵优却并不怎么领秦家的情,在被杀前还在那里死命得诅咒秦家断子绝孙,被负责行刑的秦家人把他的舌头都割了。

  当听闻赵优的死法之后,秦谊也是心里不舒服了好几天,只希望自己不要带领着原平秦氏,落个如此下场。

  我是心有余悸的分界线

  “谊宽仁得众。”季汉书秦谊传

  谢谢书友2017101322121042的打赏,会继续努力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