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变生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小幺低低嗯了一声,伸手拿了玉葫芦,直起身子郑重道谢:“多谢两位先生。”

  说着,抖开系着玉葫芦的红绳,将玉葫芦套到脖子上,小心的拎进衣服里放好,告了辞,跳下车,回去了长丰楼。

  也不知道是因为听了智静的话,还是这太平府真的开始不太平起来,李小幺只觉得街上的衙役、官兵比以前多很多,保长跑得比以前勤了不知道多少。长丰楼的生意清淡了不少。

  李小幺每天跟着魏水生回到家,没敢也没有心思再缠着哥哥们出去玩,她这颗心七上八下,没法再象前些日子那样安宁喜乐。

  ………………

  李宗梁和魏水生听了李小幺关于对柳娘子和黄远山的担忧,虽说不相信黄远山能使出什么坏来,可柳娘子只要看到李宗梁,就盯着他哀哀怨怨不转眼的看,李宗梁被她看的心里发毛,浑身不自在,小幺不说,他也想换个地方住。

  连着几天,晚上吃了饭,李小幺和李二槐在家,李宗梁就和魏水生就悄悄出去,到处看房子,打算赶在月底前搬出去,这样就不用一个月交两头房钱。

  连找了十来天,两个人看中了和这儿隔了七八条街的一个院子。

  极小的一间院子,主家是一对老夫妻。老夫妻自己住了正屋,要把三间东厢租出去挣些钱贴补家用。

  这个小院清静,离大杂院又足够远,价钱也公道,李宗梁和魏水生都非常满意,隔天又悄悄带李小幺过去看了,付了定钱,准备月底搬过去。

  几个人嘀嘀咕咕的商量,搬家这事,一定要瞒过柳娘子,可沈婆子那里,怎么着也得交待一声。

  李宗梁买了一块料子,傍晚,带着李小幺过去和沈婆子说了要搬家的事。

  沈婆子满心的难过和不舍,可柳娘子的事,她也看在眼里,知道不好留,也不能留李家兄妹再住在这个院子里。只纠结着想跟着搬过去,可她在这大杂院里住了七八年了,做活也做出了小名气,每天坐在家里接活就行,要是搬了,这活可就都没了。

  沈婆子到底没敢跟着搬过去,只拉着李小幺一遍又一遍的交待:时常过来看看她,衣服鞋子的,不要找别人,只管来找她就行。

  ………………

  离月底还有七八天,一天正午,太平府最热闹的时候,几个吴国内侍被十几个北平国的护卫护在中间,身上又是血又是土,风尘仆仆的冲进了太平府,一进城门,几个内侍就号啕大哭起来,北平国的护卫卷着响亮了鞭花,大声驱散着人群,护着内侍沿着繁华的御街,一路喊着叫着哭进了宫里。

  太阳还没落山,福宁公主和驸马苏子诚的队伍在吴国边境被梁国截杀,苏子诚伤重晕迷,福宁公主落到了梁国人手里的信儿,就风一般传遍了整个太平府。

  传言极其详细,说梁国人是早就埋伏下了,苏子诚拼死护着福宁公主,可惜寡不敌众,重伤晕死,福宁公主就被梁国人掳去了,如今福宁公主下落不明,苏子诚晕迷不醒、生死未卜……

  李小幺窝在长丰楼柜台后的角落里,凝神听着大堂里各式各样激愤慷慨的议论声。

  这些太平日久的富人穷人们,个个摩拳擦掌,恨不能立时发兵梁国,夺回他们的公主,为他们温润如玉的驸马报仇。

  可这些信儿,是从哪儿传出来的?正午时候,她亲眼看着那些护卫和内侍从长丰楼前奔过,到现在,不过一两个时辰,这事的前因后果,就传遍太平府了?这样的事儿,枝叶俱全,怎么传出来的?

  李小幺想着智静的话,这苏驸马,先是遇刺,这又被人抢了媳妇,看这样子,他是倒霉到家了,他倒了霉,吴国谁能得益?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那刺客,逃进了太平府……刺客不应该往山高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