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文人将兵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况且蓦然一拍桌子,愤然道:“他奶奶的,这算怎么回事,本公子居然还带上兵,当上武官了?”

  他真的很愤懑,一向以文人自居,应该过才子风流的逍遥日子,怎么会跟军人武夫扯上了关系?现在他的家竟然成了军营,他还成了锦衣卫的上层人物。就是做二十年的梦,他也不会梦到有这一天!

  他对锦衣卫并无偏见,就像他对宦官没有偏见一样,严嵩是文人领袖,可是他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不比刘瑾、魏忠贤少,危害或许还更大。

  锦衣卫跟刑部、各省衙门的捕快差役也没有好坏之分,好坏都是相对的。另外锦衣卫人员特别干练,地位超然,特权很大,这些确是实情,但究其实质,只是执法内涵不一样罢了。锦衣卫可以说特勤局跟FBI的联合体,既保护皇室的安全,又拥有对全国所有人的执法权,权力似乎是全覆盖、无死角。

  因此,加入锦衣卫是一种荣耀,作为国家级卫队的锦衣卫,社会地位是相当高的,后世对锦衣卫的看法很糟糕,主要是受文人笔墨的影响。

  多少代下来,锦衣卫有些臃肿了,主要是公侯伯贵族、还有各个时期达官显宦的弟子荫袭的缘故,官多兵少,不过荫袭的官员大多是闲职,没有实际职务,介于寄禄和实职之间,很多人占着锦衣卫的编制,却没有实职所享有的权利和职能。

  周鼎成笑道:“你本来就应该带兵的,尤其是你想去海外开拓一片乐土,没有兵没有将哪来的乐土?那不是给海盗和倭寇送钱送人头吗?再者说海外那些人本来也是你的,可惜他们是听调不听宣,只是保护你,却不肯效忠你。”

  “海外那些人有多少,势力究竟有多大?”况且问道。

  “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听说势力很大,你想啊,敢跟沿海八大海盗家族硬拼,势力小的话早就被吞掉了。听说他们有二十几条船,上万人马,还占了不少地盘,他们要是肯忠于你,人员、地盘都是现成的,乐土马上就成了家园。”周鼎成道。

  况且摇头,心里想着:人家拼死拼活打拼几十年创下的基业,凭什么拱手让给你?就为了一个所谓的大义名分?

  大义是什么?况且不知道,那些人估计也不清楚,就是清楚也未必肯忠于这个虚无的大义。他还是得从头做起,一点一滴的积累。

  “你说皇上给我转实职是不是已经摸清我的底细了?”况且幽幽道。

  “那是当然,宫廷内职必须摸清祖上八代,这是规矩。但你不一样,可能连爷爷辈的事你都不知道了,再上几代连名讳都弄不清,按说这履历没法写啊?皇上怎么可能授你实职指挥使?”周鼎成想到这个问题也有些迷糊了。

  在给兵部的履历中,他只是写了父亲、祖父的名讳,职业都是医生,籍贯就是苏州,当时也就是随便一写,因为上几代的事他不知道,还问过张居正,张居正说不要紧,随便填上就是了,兵部那里他会去说一声。

  本以为履历不清,肯定不会过关,他巴不得如此,那样的话,就可以直接退回南京了。没想到竟然顺利通过,皇上还直接给他封了寄禄指挥使,现在又转成了实职。况且感觉自己身不由己进了一个套子,一个光辉灿烂的套子。

  “或许是有老夫子、张大人给你背书吧。”周鼎成排解道。

  陈慕沙跟嘉靖、隆庆父子两个都有很深的交情,书信往返一直没有断过,况且是陈慕沙的衣钵传人,皇上能信得过应该就是因为这个,另外他是张居正的幕僚,张居正当然会给他背书。

  “还有魏国公。”况且道。

  “魏国公?”周鼎成倒是没想到这个。

  况且告诉周鼎成,魏国公在给皇上的奏章中有这么一句:况且忠诚如赤子,保无异心。他当时还奇怪呢,现在想来魏国公的这句话,应该是对皇上垂询时做出的答复。

  但皇上也有可能就是用这些来麻痹对手。这是况且暗自的想法。

  周鼎成思忖道:“我想啊,主要是你有武城侯府二公子的身份,魏国公担保一个功臣子弟,一点也不奇怪。”

  “国公大人的担保事出有因,老师和他的关系是关键,主要还是皇上向他垂询了。”

  况且苦笑起来,他一直疑惑不解,皇上为何要拉他这个文人加御医进锦衣卫?这恐怕就和他武城侯府二公子的身份有关了,功臣子弟带兵每朝都如此。

  “这些问题还是别去想了,我的脑子已经成浆糊桶了。”周鼎成叹道。

  况且点点头。他和皇上下棋,那边有正式的非正式的各种信息来源,他这里啥都没有,信息严重不对称。

外他是张居正的幕僚,张居正当然会给他背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