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分派收成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宋代,买东西用什么?

  这不废话吗?当然是用钱!后世买东西用钱,在宋代买东西,难道不用钱?

  这话,说的对,也不对,可在宋代买东西确实是用钱,可宋代的钱,跟后世的钱,其实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形态。

  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它不像后世那般,有统一的材质:在宋代市面上流通的钱,有用铜钱的,也有用铁钱的……还也有用金粒子、银饼子当钱的,当然,也有用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在后世的钱,由一个统一的中央银行印发,可在宋代,是各地分别铸造。

  有的地方铸的钱大一些,叫大钱;铸的钱小一些,就叫小钱;有的含铜高,是好钱;还有的含铅高,钱面发白,发脆易碎,叫白钱……

  虽然理论上,不管什么钱,都是把一枚钱叫一文……也都是把一千文钱串成一串,叫一贯。

  可实际上,每一文钱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十文钱,大钱就能比小钱买更多的东西,好钱就比白钱受欢迎;更奇葩的是,市面上实际流通的一贯钱,也往往没有一千文,而只有七八百文。

  一言以蔽之:在宋代,国家的货币制度,其实是一片稀乱的。

  如果只是日常买个菜,用二三十文,那还好。可现在,一次交易几百石盐,成交一百多万钱的时候,没有统一的钱币,那就让人抓狂了。

  一枚一枚的数,显然是不现实了,只能是用大秤来称……一百八十万钱,如果全部是铜钱,那有好几吨重,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一般!

  好在徐文龙没有全部使用铜钱,而是使用了一部分银锭子和少量的金饼子一起来支付。

  可就算如此,金、银、铜钱分别码好,清点完之后,也是装满了好几个框!

  “苏荻……这钱……咱可怎么花呀!”一个小盐东眼睛里闪耀着光华朝苏荻问道。

  其实,这钱怎么花,在昨天的碰头会议上,已经提过了:这些钱,是卖已经出产的白盐的收成,是要拿来支付各家的盐工的工钱,还有采买接下来的柴禾、粮秣支出的!也就是说,这些钱,是要按各家产的盐的数量,按比例来分的!

  在总共八百多石的总产量中,苏荻的两个盐作只贡献了六十多石,按说,只能分到一百多贯。

  可这次大家之所以能把盐价卖到二十多文一斤,全靠了苏荻的法子,如果不分一些给苏荻,大家都觉得有几分过意不去……

  嗯……倒不是苏荻会跟谁过意不去,而是蔡金花那里会过不去!

  可到底给多少,当时却没有拿出个定数来,这才有了这一问。

  “大家都还记得吧:昨天晚上,我曾提过提水、晒盐和鼓风三个法子!”面对众人的眼神,苏荻举起了三个手指头,“这每一个法子,都需要大量的钱!”

  听苏荻话里的意思,是准备要挪用这些钱,有一个盐东发言道:“不是,徐文龙会再运来定金吗?”

  “我们可以等徐文龙把后面的定金运过来,再开始,也可以现在就开始,逐步去实现动作!”说着苏荻举起一个手指头,“第一个步骤,我们需要再招徕些人!”

  “招什么人?咱们寨子里的人,不够吗?”

  “制作水车和风箱,要木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