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访贤之华子鱼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华歆历来很清廉,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朝廷每每将罚没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说:“华司徒是国家难得的长者,其作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众之心呀。今天大官们都有丰盛佳肴,只有他是简单的蔬菜佐饭,而很不计较。”故此,特别拿自己衣服赏赐华歆,并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

  当时,三府共同向皇帝提出建议:“推举孝廉,原是以品德为标准的,不需要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进行考试。”而华歆以为“自丧乱以来,六经就没有人再读了,道德亦随之沦丧,当务之急是重新提倡儒家学说,推崇以仁为核心的王道。制定官吏的选任标准,决定着国家的盛衰。今天举孝廉不进行六经考试,恐怕读书之风从此衰亡。假如有特别优秀或特别专长而六经知识短缺之人,可以作为特殊加以任用。所忧虑的是缺少这样的特殊人才,不用担心选不上来。”曹丕听从了他的意见。

  举荐管宁

  曹丕即位初期,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管宁,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驾崩,皇太子曹叡即位,封华歆为博平候,增邑五百户,与之前的累计为一千三百户,并于同年十二月改任华歆为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在设筵大会朝臣时,派散骑常侍缪袭持诏书宣喻华歆:“朕新接手这些烦杂事务,一日万机,怕的是难分辨是非并做出错误的决断。幸好有有德操的大臣们在朕左右,而您却屡屡以病推辞。量主择君,不肯做官,抛弃荣禄,不就其位者,古人的确曾有过,但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自好为国家死节的事,是其他人应该做的,但我不敢让您也那样。您应该克服病痛的困扰参加朝会,施惠泽于朕。朕将让凳子空着,站在筵席前,命文武百官同我一样站着,必须等待您的到来,只有那时朕才能落座。”又给缪袭特别叮咛:“必须在华歆起身赴会时,你才能回来。”华歆不得已,只好赴会。当时太傅钟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而华歆也年老患病,所以上朝进见时都让他们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此后三公有疾病,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旧例。

  疏陈止战

  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派曹真从子午道(关中至汉中的通道)进军征伐蜀汉,皇帝车驾则向东来到许昌,华歆有机会见到魏明帝。对此,华歆大胆上疏分析天下政治形势,提出了修文德的主张,他说:“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所以应该注重农业生产,安定百姓,如果大魏没有饥寒的忧患,百姓没有背井离乡的心情,那样天下才能治理好;如果真能做到圣贤的教化日日深入,那么远方的人就会感怀威德,吴蜀之民也会归附的。华歆认为,首先应留心治国圣道,征战只能在不得已的时候使用。当时华歆言辞恳切,深深打动了魏明帝,且又恰逢秋季大雨,魏明帝终于听从华歆建议,诏令曹真退兵。

  太和五年(231年)正月,曹叡赐华歆物品、衣物,以示关心。

  太和五年十二月戊午(232年1月30日),华歆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敬侯。起初,文帝从华歆的户邑中分出一部分封给了华歆的弟弟华缉,封华缉做列侯。其子华表也世袭爵位,后来担任了尚书。

  “子鱼先生,快快请起,的先生真乃如鱼得水呀。”

  “也中午了,就地扎营休息,子鱼先生,由于待会儿我们还要赶路,我在这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

  金龙与众人收拾好营地,准备启程,由于华歆是文人,金龙就让华歆先回去了,,并派出周仓与十余民兵士保护她,顺便帮自己去找找他并称‘一龙’的管宁和邴原。

  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隐士。

  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东避乱。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人,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直到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辽东太守公孙恭亲自送别。此后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

  正始二年(241年),管宁逝世,年八十四。著有《氏姓论》。

  邴原(生卒年不详),字根矩,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人。东汉末年名士、大臣。

  邴原家贫、早孤。初为北海相孔融所举。曹操为司空时,任邴原为东阁祭酒。

  建安十五年(210年),邴原担任丞相征事,后又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随曹操征吴,于途中去世。

  “华歆祝主公早日获得大贤归来。”

  “先生保重。”

  金龙与张飞再次踏上前往常山的路。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