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更之后,唠唠嗑,顺带求推荐收藏!!!高俅其人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今天起得早,所以更新就提前了。

  周一,一周之始,更的这么早,所以想唠一块钱的。

  最近书评区里,常有人提起高俅。

  所以,我们就聊一聊高俅吧。

  说起高俅这个人,我们大都是从《水浒》中知晓,无恶不作,贪赃枉法,是个十足的恶人。

  可真实的高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水浒》会从高俅写起?

  百度里的高俅,没有说明他的生日,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线索,分析出他应该出生于1080之前,不会早于1070。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从徽宗皇帝登基作为一个分界点来思考。

  徽宗皇帝出生于1082年,登基的时候十八岁。

  而高俅呢,早年跟随苏东坡,是苏东坡身边的小史。

  水浒里说他是苏东坡身边的小厮,注意:小史和小厮,是两个概念。

  小厮是仆从,小史是秘术。一个是干杂活的,一个是为苏东坡处理日常事务的,完全是两个职业。

  在1093年,也就是元佑八年,苏东坡离开汴梁,于是把高俅介绍给了王晋卿。这里,我们又需要注意的是,水浒中是说,苏东坡把高俅送给了王晋卿,而事实上,是推荐给王晋卿。一个推荐,一个赠与,又是两个概念,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分辨的清楚。

  由此可以看出,苏东坡是比较喜欢高俅的。

  之所以没有带高俅走,一来高俅并非他的仆从,二来高俅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不可能跟他走。

  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的推测,苏东坡个人,是比较欣赏高俅。

  当然,也不能就因为这个原因,说高俅是个好人。史书记载,他擅长书法,为人聪明伶俐,有眼色,而且会诗词歌赋……这些特征,怎么看都不像是说,高俅会是混混出身。苏东坡当时应该是被流放出去,所以他把高俅推荐给王晋卿,应该是一种提携。

  如果高俅真的不堪,估计苏东坡也不会收留他,更不会送给王晋卿。

  苏东坡,也是要脸面的人啊!

  高俅在元佑八年到了王晋卿手下,不久又转到了赵佶手下,当时的赵佶,还是端王。

  所以,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高俅跟随赵佶的时间,应该是1093-1099之间。当时的赵佶还是少年,如果高俅年纪太大,估计两人也不可能玩耍到一块。也由此可以猜测,高俅跟随赵佶的时候,应该是二十多岁,但应该不会超过十岁。

  这样算起来,高俅是在1093年之前跟随的苏东坡。而苏东坡呢,则是在1091年返回开封,在1091之前,他一直是在杭州。

  由此我们大致上可以推算出,高俅做混混的可能性,其实不大。

  而水浒中,为什么会用高俅来做引子呢?

  我记得金圣叹曾对水浒有过这样一段评价:水浒之变,如果由下而上,那就是谋反,故而故事就不算成立。也就是说,如果故事是从史进开始展开,这属于以下克上,从故事的角度而言,很难吸引人;可如果是由高俅起,则是由上而下,故事就算成立了。朝纲混乱,奸臣把持朝政,民不聊生。于是民间英雄揭竿而起,上得梁山替天行道,最后干掉了奸臣,这就有了一个道理。

  也就是说,水浒中高俅的坏,是家为了加强故事的可读性,故意为之。

  而高俅自大观二年为殿前都太尉之后,至靖康之变,近二十年官位稳如泰山。

  太学生运动时,陈东等人喊出了铲除六贼的口号,而高俅并不在六贼之列。这个人,究竟在任上做过什么?史书里并没有详细记载,只说他贪欲极重,贪财。

  直到靖康年间,才有大臣揭发高俅。

  《靖康要录》载:“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引人;可如果是由高俅起,则是由上而下,故事就算成立了。朝纲混乱,奸臣把持朝政,民不聊生。于是民间英雄揭竿而起,上得梁山替天行道,最后干掉了奸臣,这就有了一个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