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古今之辩!(求收藏!)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唐逸始终认为,古人是需要存疑。

  但他绝非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唐逸相信在他之前,定也有人存在质疑的想法,即便是有些圣人也会怀疑其他的圣人的想法。

  那么为何那些圣人始终要保持不辨不分的态度?

  这就要从道家思想入手,因为他们始终认为“道”是圆成不分的,整体无差别的,那些辨别、区分,包括仁爱、廉洁、才学、商要等等,看起来占了小道理,其实损了大道理,看起来抓住了真理的某些“碎片”,其实不可能靠那些“碎片”拼凑出真理的轮廓。

  道没有界域限定,所以它是普遍的、无限的;言论因为变化无常,所以没有定准。

  换句话说,

  古人也好,今人也,不立一个对焉能知一个错呢?然而所立的对一定是对的吗?

  喜欢讲道理的人说:一加一等于二。

  善于歪曲道理人说:一堆沙子加一堆沙子还是一堆沙子。

  然而,

  唐逸却不是这样想的,他尊重古人,也质疑古人。

  毕竟古人学识肤浅的也有很多,如果他自信自己学力在某些古人之上,便会把他们的书拿来评阅,权当是评阅学生的作文一般。

  说得对的,他会加几个密圈;说得不对的,与他划几根杠子。

  唐逸尊重古人,因为他始终觉得,世间俚语村言,含有妙趣的,尚且不少,何况古人的书,自然有许多至理存乎其中,评阅越多,智识自然越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

  但同样的,

  唐逸质疑古人,假若他拿起一本书,发现著书作者,智识与他相等,某些道理相同。

  唐逸就会他请出来,以老友相待,如朱晦庵待蔡元定一般。如遇有智识在他上的,我又将他认为劲敌,寻他缝隙,看攻得进攻不进。

  恩……可以理解为,将古人假想为不死不休的劲敌,有了他,就莫得我的存在,非与他血战一番不可。

  唐逸会逐处寻他文中缝隙,一有缝隙,立即攻入;假设古人设法抗拒,只会愈战愈烈,愈攻愈深。

  知己知彼,敢于存疑,必要如此,方能入理。

  这是唐逸心中想法,也是他为何敢当着无数温陵百姓的面,抨击某些圣人鄙陋的观念!

  错就错,对就是对。

  一个苦读圣贤之书的学子因为一个背叛过自己的女人竟然选择自杀?

  为何不能怼?

  难不成还要立个墓碑,歌诵许博文的痴心永恒,不即不离?

  情真意切,爱得深沉?

  这TM 的什么狗屁玩意儿道理!

  所以,

  既然庞文明认为唐逸狂妄不堪,数典忘祖。

  唐逸便以“古,今”为题,

  两人辩上一辩!

  ……

  酒楼里边,陈掌柜笑着说道:“诸位,陈某尚年幼之时,也曾茫然懵懂。之所以深识经商之道,得益于经商要道的书籍教学,对古今商道得以融汇贯通。可惜,经商之道可以意会不能言传,不适合拿到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说明,毕竟,明眼人也知晓这些是要私下里边照着学习就好。

  但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陈某也会存在矛盾,不知古人这经商要道落在得深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