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纺线,要几个西瓜尝尝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纺车在汉代已经成为普遍的纺纱工具,手摇式最为常见。因卧式只需一个人操作,更为方便,用的也是最多。

  其实还有一种更简便的纺线工具,那就是纺锤,象个吊在空中的陀螺,拔其旋转就能纺出纱,再把纱纺成线,家家户户都可以拥有。

  徐齐霖的目光移注到随奴婢而带来的几架织机上,结构看得不是很清楚,便起身走过去仔细观察。

  古织机种类繁多,按照演变历史可分为原始腰机、综版织机、梯架式织机,斜织机等等按照丝织品的不同又可分为绢织机、罗织机、绫织机、漳缎织机等。

  徐齐霖在织机上摆弄了一下,不得要领,伸手叫过旁边的一个奴婢,问道:“这玩艺儿能织多粗的线?”

  奴婢恭谨地施礼,半张着嘴巴,却不好解答徐齐霖的提问。

  徐齐霖自失地笑了笑,也察觉自己问得有问题,便伸手指了指,说道:“你去看看她们纺的纱线,差不多就是那样的粗细,再回来告诉我。”

  奴婢领命而去,仔细看了看,走回来向徐齐霖禀报道:“奴婢看那线的粗细,或许麻布织机可以。”

  麻布又称夏布,因为纤维较粗、孔隙较大,气候炎热时穿着颇为凉快。麻葛织就的衣服,比绢帛等自是差了很大的档次,多为百姓穿着。

  但麻葛布也有极少量的精品,比如黄润布,以轻细见称,纱支非常纤细,据说整匹布竟能卷置于一节竹筒之内。

  还有带花纹的阑干布,不仅纱支细致,纹样也十分艳丽,当时有人形容它为“织成文章如绫锦”,说它的华美竟然可与绫锦相比。

  而能把粗糙葛麻处理加工成轻细的纱,耗费的人力、时间,自然是极大的。价格也不是老百姓能承受的,只有皇家和豪富能够享受。

  徐齐霖在奴婢的指引下,又去看了麻布织机,觉得只要稍微改动一下,使其适应毛线的粗细,便足可使用。

  时间不大,或者说人多力量大,两盒羊毛都纺成了毛线,徐齐霖看着不错,不愧是纺织高手。他拿上盒子,进去向李二陛下奏报。

  李二陛下在屋内喝着茶水,翻看着茶经,倒也惬意舒适得很。见徐齐霖把纺好的毛线拿来,随便地看了看,还比较满意。

  “比蚕丝粗,比葛麻细软,可还要织出布匹方能辨别优劣。”李二陛下说道:“今天怕是不成了,你让掖庭令把毛线带回去,让她们连夜织出来,明天送去千秋殿。”

  徐齐霖应喏一声,把毛线盒子又抱出来,交给胡朝恩,又转达了李二陛下的口谕。

  “老奴遵旨。”胡朝恩躬身深施一礼,把毛线交给宫人,跟徐齐霖告辞,带着几十号人离去。

  徐齐霖再次回到屋中,发现晋阳公主也在。小公举悠荡够了,还让宫人拿下了吊床,看来是打算回宫玩儿的。

  “陛下,微臣想请个恩典。”徐齐霖还给小公举准备了礼物,一套玩偶茶杯,趁着小公举稀罕的时候,腆颜向李二陛下说道:“微臣只听,还比较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