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楼盘预售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售房处是一座二层木制小楼,在数天之内赶工完成,无论是外表,还是内部装潢,都显得比较粗陋。

  而此时,徐齐霖和马大秘正在二楼喝茶闲谈。

  尽管钦佩徐齐霖预售房屋的奇思妙想,可马大秘还有些疑虑。毕竟这是新事物,只是一片地基还没弄好的空旷所在,凭着几张宣传单,便有人来买?

  所以,今日散朝后没有什么紧要事情,马大秘便骑马赶到城外,先来参观一下。

  今天,也正是预售前的展示。在一楼,来见识一下的,真有意购房的,打听价钱和交工日期的,各色人等还真不少。

  等到马大秘看到了一楼摆设的楼房缩微模型,原来的疑虑便全部打消了。

  大大小小的楼房都用木头雕成,从东至西排开,南面的按照南一、南二编号,北面的则是北一、北二。

  按照编号,另一面墙上则贴着楼房的具体内容,什么面积、楼层、标价等等。

  这样一来,可就不是满眼空旷,只能凭空想象来揣测将来的房层是什么样了,可谓是一目了然。

  而且,大路两侧的楼房共是一百多间,但预售的只是其中的半数,还大小都有。剩下的楼房也说得清楚,待建成后只租不卖,公开竞拍,租房合同两年一签。

  精明的人立刻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一个是一次投入、终身受益另一个则是随行就市,租金涨落不定。

  也别说终身受益,便是干上十几年的买卖,甚至是更短的时间,买房的钱也差不多就能和房租相抵。以后继续经营,岂不是等于白省了一笔房费?

  还有一点,令前来参观的人们不得不佩服这经营者的算计。

  按照买房的章程,后天开盘预售,如果一房只有一人来买,自然是按标价成交如果一房有多人争购,那不好意思,竞价吧,价高者得。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饥饿营销,人为地降低商品数量,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

  但是不是假象,恐怕也只有在市场上,在购房的数量上进行检验了。

  马大秘在一楼由徐齐霖陪着看了一圈,原来的顾虑消除大半。这么搞,连他都觉得要买个铺户不容易。不仅房源不多,还很有可能和人争抢。

  马大秘可能说不清现代用语,但买到就是赚到,好象就是这种类似的心理。

  这下子放了心,马大秘又被徐齐霖邀请到楼上,奉上茶水,闲聊起来。

  初唐时,饮茶风尚局限于东南、西南,北方饮茶者很少,多集中于寺庙僧侣。

  但制茶技术已经比西汉时有了进步,发展出了饼茶,就是用蒸青法紧压制作而成,很好的保留了茶的香气和内含物质。

  徐齐霖从寺院中购买了饼茶,却不用当时的煎茶法,也就是煮茶,而是用的冲茶法,在宋朝又叫点茶。

  马大秘看着徐齐霖将饼茶碾为碎末状,放进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并用茶筅搅动,茶末渐渐上浮,形成粥面。

  其实,这就是赚到,好象就是这种类似的心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