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王家枪,什么东东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更草根的过路艺人,进不了勾栏,就只能在空场街头耍把势卖艺。八一W?W?W㈠.1ZW.CO通常把这种形式叫“打野呵”,后来又叫“撂地儿”,“雨来散”。

  意思呢,很通俗,就是在空场上撂地儿就唱就练,唱着练着大雨来了,观众呼啦一下就散了,没人在那儿听他“白话”“舞扎”了。

  而不管是哪里的瓦舍,里面总会有最兴盛的两个节目,说话和戏剧。

  说话,就是讲故事,相当于后世的评书。随着说话人的增多和说话题材的逐渐扩大,为了便于讲述和传授,就产生了用文字记录的本子。它是专供说话人用的,所以称为“话本”。通常的话本为了贴近听众,描写的生活也跟百姓保持零距离,也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孟九成在勾栏听完了《碾玉观音》,知道这故事在宋代就有,并不是明朝的冯梦龙的知识产权,只是在《三言两拍》中收录的宋朝话本故事之一而已。这样一想,穿越的是宋朝,而不是世界,似乎还算是有些根据。

  退了婚约,还了聘金,孟九成现在是光棍一根,短时间内倒也不愁吃喝问题,却是逍遥自在,无事一身轻。

  而穿越后的迷茫稍退,不好好领略下古代的风情,岂不是白来一回?

  “合哥儿,咱们去听戏吧?”张小乙有幸被孟九成招为南宋导游,十分地负责任。爱阅app完整内容

  孟九成打了个呵欠,笑道:“你去吧,我困了,回家休息。”说着,把二十文钱塞到张小乙手中。

  “谢谢合哥儿,那,我就进去了。”张小乙指了指勾栏供人进入的小门,嘻笑着。

  “去吧,去吧!”孟九成摆着手,转身而去。

  其时已是华灯初上,宋朝没有宵禁之说,店铺关门很晚,而且还出现了一些为公众提供照明的公益性灯烛。尽管宝兴的夜间照明比不上临安等大城市,但也不是漆黑一片,亮度也还算可以。

  出了瓦舍,走了没多远,孟九成便看到“撂地儿”的耍把势卖艺的父子两人,正借着街旁一个茶馆挂在外面的灯笼,在收拾着东西。

  来瓦舍时,孟九成和张小乙倒是驻足看了几眼,只是那汉子象是得了病,练武时有气无力;那儿子却还小,有十二三岁年纪,只会翻跟斗。这样的组合表演自然不叫座,张小乙先不耐了,拉了孟九成而去。

  “爹爹,今天又没赚出店钱来。”小孩把枪棒捆在一起,很有些无精打采地说道。

  一声无奈的叹息过后,那汉子停顿了半晌才开口说道:“等爹的病好了,枪使得精湛,便能多赚钱了。”

  小孩嗯了一声,又有些鄙视地说道:“市井之中,哪有识得咱王家枪法厉害的人物,尽是些有眼无珠之辈。”

  孟九成听得父子对话,不由得放慢脚步,仔细想了想,却一时想不起来历史上有哪个姓王的枪使得厉害,只知道杨家枪、岳家枪、高家枪、罗家枪等等。而且,是真的历史有名,还是评书演义的杜撰,他却也傻傻分不清楚。

  那汉子突然起冷来,颜面苍白,全身抖,牙齿打颤,蹲下来缩成一团。

  “爹,您又病了,这可怎么办?”小男孩赶忙扶着父亲,带着哭腔说道:“咱们再当些东西,去抓药吧?”

  汉子牙齿碰得咯咯作响,勉强摇头道:“不,不济事,那药,没用。”

  孟九成停下脚步,打量着这孤苦的父子俩,想了想,试探着开口问道:“兀那汉子,可是在打摆子?”

  汉子冷得直打寒战,看着孟九成,嘴唇翕动,却说不出话来。

  “我爹是打摆子。”男孩子用含泪的眼睛望着孟九成,见孟九成穿着宽博的衣衫,头载巾帽,便迟疑着问道:“您,您可有医治之法?”

  疟疾嘛,医治的办法都诺贝尔奖了,还能不知道?但孟九成的话也没说得太死,说道:“倒是有一个方子,治不治得好,却是不敢说。嗯,听你们口音,不象本地人哪!”

  “回这位官人,北方战乱,小子和爹爹是逃难过来的。”男孩很是期盼地望着孟九成,嘴唇翕动了两下,说道:“如果您能治好我爹的病,我们一白,全身抖,牙齿打颤,蹲下来缩成一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