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绝处要逢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伙计为难的看了看掌柜,李掌柜没说什么,只是点头,算是答应了。

  躺在炕上的小伙子,努力的忍住咳嗽,欠了欠身子,给大夫和掌柜的行了礼,又说伙计辛苦了,然后,露出一丝苦笑,身无分文,连店钱和吃饭都是掌柜的听了弟弟的话,会回来结账给钱,才勉强维持着没被撵出去,哪有钱吃药啊!

  “大夫,这药钱”憋着一口气,小伙子涨红的脸更红了。

  “小伙子,药钱先佘着,你的情况伙计赵二都说了,李掌柜的先管着你的吃住,药钱以后给,治病要紧。”伙计看了看自家掌柜的,一脸的无辜,心说,我也没说这个人没有药钱!

  小伙子眼框湿润,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其实王大夫在看到病人的那一刻就明白了,这药钱恐怕是没有的,如果有钱,这病可拖不到现在,医者父母心,这总不能眼瞅着,活生生的一条命,断送在自己行医的路上,他也不想让李掌柜的为难,几付药,自己还是舍得出来的。他也不多说一句话,背起药箱走了出去,让伙计赵二跟着,去取了药来。

  李掌柜的让伙计给租客腾出了一个单间,其他房客也都帮忙给收拾被褥,都称赞李掌柜和王大夫的菩萨心肠。李掌柜淡淡一笑,出门在外,又赶上这个乱世,保不齐谁都会遇上难事,大家互相有个照应呢,多做一点好事,也不吃亏。也是这个地方民风淳朴。

  小伙子名叫侯远坤,在家排行老三,赵二嘴里说的为他筹钱而未归的是他的弟弟侯远顺,排行老六。

  兄弟二人是从山东一路过来,算是逃难来到这里。只不过,在乌兰哈达的林西县城有自家的亲戚,早先年就过来了,写信回来说,这里人少地多,生活也算是富裕,比山东人多地少的状况,要好得多,希望他们举家迁来,只是父母恋着刚置下的一点地,不肯离家远行。

  现在,饥荒连着兵荒马乱的,没个和平的好盼头,不得已,决定让老三老六出关东来这里,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的,还能留个后不是。

  哥俩儿个从春天走出来,出山东、经河北一路走来,没有钱了打短工,搭过顺路的马车,也因为钱不宽裕日日夜夜,步行着过了州县。

  躲着战事、土匪,到了冬天了才到了大板镇。

  大板镇坐落在乌兰哈达(赤峰市)东北面,距离乌兰哈达200多公里,往西北就是林西县城,那里也算是繁华的小镇。

  说是林西不远了,可还没寻到亲戚,远坤就病在了客栈,俗话说:老天爷专挑病鸭子欺负,还真是这么个理了,住了几天,没个好转,又没钱抓药。

  哥俩儿商量,决定远顺一个人去寻亲,寻到了再回来接他。

  搬到了单间的远坤,想着这些林林总总的过往。

  虽说日本人在这里设立了公署衙门、任伪公署、征兵,好在还没有兵力扫荡,每个地方也只有两三个日本人,可这里狼多、土匪多,远坤怎么也放心不下。

  况且,这三天过去了,还没回来,哥俩儿从家出来后,就不曾分开过,如今,年幼的弟弟在外奔波,当哥哥的心中不忍。想到这里,远坤心里一阵酸楚,眼泪扑簌簌的滴落下来,就又是一阵咳嗽。

  正巧赵二来送药,本来一肚子怨言的赵二,看着远坤这般光景,也叹了口气,把埋怨的话咽下了肚,只是说了句:三当家的,吃药吧!

  远坤不知道的是,离开自己的弟弟,不但遇到了土匪,而且慌不择路走错了方向。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