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士子议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几千个京官先是归降大顺,接着投降建奴,致使大明朝廷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官员荒。



    在南京内阁组阁之后,重新补充了上千京官。



    但是这又导致了地方官员大量出缺,史可法他们几个又不愿意降低标准,让举人甚至秀才当官,所以加试一科恩科就势在必行。



    史可法问及恩科的事,分管礼部的姜曰广道:“已经定了,就是钱牧斋,副主考是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以及太仆寺少卿万元吉。”



    史可法点点头,又问:“圣上回南宫了吗?”



    正问呢,一个小吏进来报告:“几位阁老,圣上刚刚派人传话,说今日的内阁会议改在国子监博士厅中举行。”



    “改在国子监?”姜曰广和解学龙都愣住。



    高弘图却黑了脸说道:“内阁会议却在国子监举行,这成何体统?”



    “仆看也没什么不好。”史可法却起身说,“国子监乃是教书育人之场所,在学生的朗朗书声中议定朝廷大政方针,倒也别有一等意境。”



    高弘图闷哼了一声说:“如此,便去国子监。”



    当下一行四人连同几个事务官奔国子监而来。



    ……



    国子监这边刚刚已经吃过了中饭,也是简陋。



    吃过饭,在崇祯的有意引导之下,就财政问题继续展开深入讨论——如何破解大明国用不足的难题?



    这下士子们的观点就更加的繁杂,简直就是五花八门。



    “诸位,我有一言。”一个年轻的士子大步走上彝伦堂,照例先是自我介绍,“在下会稽生员郑遵歉,参见圣上以及诸位同仁。”



    历史上的另一时空,此人也因抗清英勇就义。



    按规制,郑遵歉上台之后需要向崇祯行大礼。



    但是崇祯在入住国子监后颁下旨意,凡国子监之学生,凡奉诏讨虏之士子,遇到圣驾只需作揖即可,无须跪拜。



    所以郑遵歉只是向崇祯做了个长揖。



    “郑兄,请阐述你的高论。”主持辩论的郑森一肃手道。



    这些天,在崇祯的刻意推动扶持下,郑森隐隐然有成为南京国子监学生领袖的趋势,所以担任彝伦堂的辩论主持也是当仁不让。



    按崇祯的估计,奉诏的士子当在万人左右。



    这么多的士子,靠他一个人是管不过来的。



    所以扶持几个学生领袖协助他管理士子就是必然的选择,而郑森无论是出身、能力又或者民族立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