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入关南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这一次东征,李自成没有带上朱慈烺兄弟三个。

  因为带了也没用,吴三桂不会因为太子而改变主意。

  ……

  从北京到密云县城大概150里,轻骑兵沿官道经顺义县城到怀柔县城再到密云县城,急行军三个时辰就能赶到。

  不过李岩并没有走官道。

  而是从通州往东过运河,然后顺着潮河东岸往北急进。

  因为直觉告诉李岩,崇祯一定会率军沿潮河东岸南下。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顺着潮河南下可以一直走到通州,到了通州之后就可以沿京杭大运河南下。

  走水路可是比走陆路轻松许多。

  崇祯选的时间点是真的很刁钻。

  这个时候大顺军主力已经到了山海关,正在跟关宁军对峙。

  谷可成的帅标虽然有两万老卒,骑兵却只有两千,还要留下足够的兵力镇守北京,要不然万一崇祯杀个回马枪夺回北京,大顺军就麻烦了。

  面对崇祯,真的不敢掉以轻心,真的是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别的不说,光是北京城内的民心向背就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当初的大明朝廷在北京城几乎是人人喊打,在京的文武官员几近完全抛弃大明,可现在,情况已经完全反过来,城内的不少官绅又在怀念大明。

  所以,谷可成的两万老卒是真不敢轻动。

  所以,这时候留守北京的大顺军基本上只能看着崇祯南下。

  李岩带上朱慈烺三兄弟去截杀,也不过是想要最后搏一把。

  午时刚过,大顺军刚刚走到通州与顺义县交界处,负责前方探路的斥候骑兵便匆匆折返回来,报告说:“右军师,发现伪明骑兵!”

  李岩喝住战马,问道:“总有多少人马?”

  斥候队长喘息着说道:“至少也得有四千骑。”

  “什么?四千!”李岩心头猛然一凛,怎么变出来四千骑?

  半个月前在哈喇河套时明军分明只有千余骑,就算兼并了关宁军的那一千夷丁,那也不过是两千余骑,怎么又多出来两千骑?

  难道说,崇祯降服了拱兔部落?

  问题是,拱兔部落怎么可能投降伪明?

  拱兔部落的头人除非疯了,否则绝不会归降明廷。

  就在李岩惊疑不定的时候,北方平原上已经腾起滚滚烟尘。

  一看这到扬尘,就知道正有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快速南下,当下李岩便命令麾下的两千骑兵摆开骑兵横阵。

  ……

  潮河东岸往北,四千余骑明军正浩浩荡荡的南下。

  其实这四千骑兵只是表面,真正堪战的精兵只有一千夷丁,还有朱高远从北京带出来的那一千余骑也是勉强可以一战。

  剩下的两千余骑,不过是密云县城反正的卫所兵。

  这两千卫所兵不过就是骑了马的佃农,装样子唬人还可以,真要是让他们上战场,那肯定绝对是一触即溃。

  大明的卫所军,战斗力就是渣。

  这会骑马走在朱高远身边的是密云县都司王应龙。

  “圣上,前面不远便是通州了,末将愿率标下五十家丁先行急袭通州,或者可以抢到一二十艘漕船,如此这一路南下,圣上也就不用太辛苦。”

  说实话,因为有降贼的黑历史,所以这时候王应龙真是慌的一批。

  因为崇祯并不是个大度的皇帝,相反还非常记仇,为人也是刻薄寡恩,所以被他秋后算账的概率是非常之高的。

  也就是昨晚不知道城外是崇祯,只以为是关宁军。

  要是知道的话,王应龙宁可被流贼追赃拷饷也绝不会反水,因为被流贼追赃拷饷损失的仅只是钱财,反水却会送命。

  然而城门一开,就什么都晚了。

  所以王应龙急于表现一,崇祯降服了拱兔部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