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求死的杨鹤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兴起一股当官不修衙的风气,或许是单纯地想表明自己节俭,也或者是不想花钱修属于公家的县衙,反正在大明朝,翻眼望去,县衙作为一县的行政中心,大多是破败的。八一[〈中文〈W〕W]W>.1ZW.CO

  大宁县城也是如此,作为三边总督,为了对付时下大明朝境内最大的一股反贼王家军,杨鹤驻兵于与延长只有一河之隔的大宁县,同时为了激励士气,自己的帅帐就设在大宁县内。

  大宁县与延长只有一河之隔,王志平日的作为也很容易传到这边,迫于王家军的压力,大宁县里的富户,基本上是十室九空,能跑的都跑了,大量空闲宅院闲置了下来。

  按理来说,杨鹤应该会找一家富户留下的宅院开府建衙总理三边军政,然而杨鹤却十分不合常理地将总督衙门设在了破败的县衙里。

  此时,杨鹤正坐在略显破败的县衙后堂自酌自饮,身边只有一个老仆在服侍,喝到兴头,还会大声骂一句“逆贼”,全然不像之前在军帐里那个威风的总督大人,而像是一个受了气只能借酒消愁的普通老人。

  之所以会如此颓败,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自从前几天从那些回来的探子嘴中知道王家军的政策后,他整日被恐惧所缠绕,那逆贼所行政策,完全是要挖他们士族的根,还是不留活口的那种。

  作为一个主张对流贼实行招抚政策的人,杨鹤虽然对那些破产饥民怀有同情,可是却无法改变他属于士族阶级的事实。

  王志在这个世界的做法,摆明了要铲除士族阶级然后扶持一个新的阶级。对于这一点,杨鹤虽然理解得还不透彻,但却是看得很明白了。

  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作为一个信奉孔孟之道的士族,杨鹤立即将王志看作了生死大敌,必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

  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他很清楚以自己手下这点兵力,对上王家军,几乎是不可能赢的,但他依旧用死令命令汇下诸将准备出兵,同时一封封亲笔信被送了出去,有写给附近的州县调集粮草的,也有写给家人的诀别书,但更多的还是写给朝廷和一些同僚的公文,其中直指王志的危害,并指出必要时可调辽东铁骑入关剿匪。

  最终,在阶级利益和民族大义的选择中,这位在史书上多有赞誉的能臣,还是选择了阶级利益,或许是因为他眼光的局限性所导致的。

  但无论眼光如何局限,杨鹤都知道,这一仗过后,他是必死无疑的。无论是在战争中被敌军所(自)杀,还是因为战败被问罪下狱而(自杀)死,杨鹤都不觉得自己能有第二种下场。

  “杨德,你伺候我有四十年了吧!”杨鹤对一旁的老仆问道。

  “小的从老爷刚启蒙时就开始侍候老爷了。”老仆恭敬地答道。

  “明天你就回京城去吧,把这封信亲自交给文弱。”杨鹤从怀中拿出一封信递给老仆,虽然在之前他往家中过不少信件,但那走的都是公文的渠道,保密性并不是很好,有些私密的话,不适合被别人知晓。

  “将信送到后,你就回武陵老家吧!”

  言及此处,老仆何尝听不出杨鹤话中的诀别之意,当即一股老泪泳了出来:“老爷,何故如此……”

  “……”

  杨鹤正准备说些什么,城门方向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愣了几秒钟,杨鹤才是大声喊道:“来人啊!”

  虽然这个小院里只有他们主仆二人,但是外面有不少亲兵,闻声,立即有几个亲兵冲了进来,杨鹤立即吩咐道:“快去打探一下生了什么事?”

  得令,几个亲兵立即去打探消息了,杨鹤也集合亲兵准备出去看看,可是刚走到县衙门口,之前被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亲兵就连滚带爬地回来了。

  “何事惊慌?”

  “禀报大人,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大股贼军,他们炸开了城门,已经打进来了,马上就要到县衙了。”

  “什么?”听到亲兵的禀报,杨鹤立即瞪大了眼睛,他的驻城,竟然就这么破了?虽然他早就有一旦贼军打过来就退守蒲县的打算,可是没想到贼军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有任意门的王志,直接在军阵前打开了通往大宁县城某个城门外的通道,然后用放大灯将任意门放大,来城门守将膛目结舌的表情老泪泳了出来:“老爷,何故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