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土断法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土断,就是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以此明考课、定税收,避免世家大族隐瞒人口。

  卢兆升会同内阁户部尚书甄班世、秘书郎李之栋、兵部尚书戴春明共同商定了土断之法。左将军陈中原领扬州刺史,又是武将,只是负责签字罢了。

  卢兆升他们总结前代宋武帝刘裕所行土断之法以及恒楚桓温的相关做法。

  制定了一套土断之法,首先就是合并侨置郡县。什么是侨置郡县呢?就是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北方人大量逃亡到南方,所谓的“衣冠南渡”。北方人口充实到南方,为了便于管理及统战需要,朝廷依据他们流亡来的地方设置郡县,并且不缴纳税赋。例如豫州本应在北方,但南方也设置了豫州,治所在姑舒(今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随着时间的推移,到陈帝广德这一代,侨置郡县人口急增,却不缴纳税赋,造成国家财政、兵源损失,地方世族、豪门又圈占土地,隐匿人口,使得他们有和朝廷对抗的资本。陈国国力又弱小,再不实行土断之法,国家就有灭国之危。合并侨置郡县,就是北方人口转为当地人,按照龟腚要缴纳税赋。而且侨置郡县的合并,国家淘汰了一批庸吏,节省了一笔开支。

  其次,就是禁止士族豪强圈占土地、强占人口。先让他们自查,主动吐出来,可以既往不咎,如果不然,陆氏一门就是下场。陆氏最为豪横,所以陈帝广德和他的内阁成员们,主要是卢兆升先选择陆卓嵩下手,擒贼先擒王,挽弓当挽强嘛。

  最后,就是制定考核标准,监察台的御史以及户部的官员还有太常寺卿的官员一起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地方官吏在土断中的成绩,评价标准自然也就是人口增加多少、赋税增加多少、兵源增加多少、有没有造成地方矛盾。

  这种改革肯定会触犯既得利益者,也就是世家大族,所以为了尽可能笼络他们,让他们配合不闹事。

  卢兆升会同内阁也商定了一些策略,给门阀士族等既得利益者留下缓和的余地。

  例如“扬、豫、荆三州居历代帝王陵者,不在断例”是说留下诸朝代帝王陵一处地方不实行土断改革。因为世家大族垄断山泽之利,就是自然资源不归国家而归世家,诸朝代帝王陵一般都修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士族门阀能够在这些地区,保持自身家族的特权不会全部失去,可以避免士族门阀面对土断产生的激烈反抗;另一方面,只限诸朝代帝王陵附近保持士族们的特权之外,陈国其他大部分地区能够保证土断的正常实施,便能最大程度地削弱士族门阀的实力。假以时日,国家越来越强,世族越来越弱,到时再算总账。

  陈帝广德原则上同意了这个方案。所以他才任命王翊为豫州刺史,陈中原为扬州刺史,董余鹏为寿春刺史,这几个人口大郡,在自己人手里,放心那。扬州和豫州也不孚众望,共清查户口三十万,得精兵八万,田地一百万顷。陈帝广德顿时有了信心。

  但世族安心让陈帝广德削弱他们的实力么?士族门阀心甘情愿的接受陈帝广德的土断之法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谓“夺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既得利益者是不管生民疾苦的,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们要反抗的,但陆氏一门的前车之鉴在前?他们还要奋不顾身的往前冲么?答案是肯定的。

  荆州为兴州朱氏的地盘,还有一个豪门虞氏虞敏,在推行土断时,私藏千余人不予上报户籍,并且打造兵器,巧结外援,这外援便是北周。

  北周可谓审时而动的专家,或者说是一个搅屎棍,总能在合适的时候出手。先是借北齐内乱占了北齐河南之地,又借南陈内乱占了南陈川蜀之地,一口吃撑了个大胖子,三国之中,实力最强。周帝宇文明怅然有统一天下之志,乃命太原王宇文理镇川蜀,武定王宇文师屯洛阳,镇河南。

  周帝宇文明又听得陈国实行土断,打压世族,知道有大乱产生,而且陈帝广德得国不正,人心思乱,才有陆氏一族起兵造反。于是宇文明巧许虞敏为荆州刺史,让他联络豪杰,周国将有大动作。

  虞敏借土断之法实行,想了解了解政策,邀请荆州刺史朱耷到府一叙。

  朱耷的幕僚们认为虞敏居心不良,了解政策应该到官府中来。何必到他家去?

  朱耷则说道:我兴州朱氏,世居荆州,诸朝帝王陵所在,国家推行土断之法,于国大利,只有这豪门虞氏垄断山泽,居家不过五十年,在以前登我们家门槛我都不屑一顾,但如今为了国家,能够先让他退出山泽,于国有利,我何辞焉?他一个小门小户,又能拿我们兴州朱氏如何?

  幕僚们不再讲话,朱耷慷慨赴宴。

  虞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在酒桌上执子弟礼,毕竟朱氏是百年豪门,所谓三代人做官,才能学会吃饭穿衣,何况钟鸣鼎食之家传承有序?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