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天下归一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隋朝统一了天下,自三百年来分裂的南北终于统一,这是无数英雄所追求的功业,幸运降临在杨建的头上,他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终于开创了一个盛世。

  自晋以来,司马炎总结曹魏灭亡经验,害怕有权臣重复司马家的之路,大肆分封司马诸王,无论是近支还是远支。这些诸侯在中央力量衰弱的时候,开始觊觎皇帝的宝座,导致了八王之乱。中间有多次大好局面,可以再度一统,无奈人心各异、秉性有差。

  北方群英争雄,先是匈奴刘渊、再是羯族石勒、氐人符坚、慕容鲜卑、羌人姚襄、拓拔鲜卑、又到了汉化的鲜卑宇文家族、胡化的汉人高欢家族,南方则是宋齐梁陈的演进。

  南北方多少豪杰,书写了多少故事。王猛、慕容垂、桓温、刘裕、宇文泰、宇文邕、高欢、陈霸先等人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三国吴张纮曾言:自古有国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非无忠臣贤佐,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人君承奕业之基,据自然之势,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取于人;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离则有衅,巧辩缘间,眩于小忠,恋于恩爱,贤愚杂错,长幼失叙,其所由来,情乱之也。故明君悟之,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上无偏谬之授,下无希冀之望。宜加三思,含垢藏疾,以成仁覆之大。

  所以商鞅该死、白起必亡、廉颇不用、张陈反目、张良保身、韩信当杀。王允可恨、袁绍可诛、诸葛病亡、司马必反,自然之理也!

  东汉的灭亡开启了长达几百年的乱世,王朝末年的起义就是利益的再分配,第一个举旗的必然没有好下场,能摘桃子的大都是在旧王朝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朱元璋除外。

  为什么每个王朝都历经草创、兴盛、衰亡这三个阶段呢?归根究底在于人的贪婪!普通人通过一耕二读三进第,成为了官员,因为官员本身具有“免徭役”的说法,他们想方设法占据了更多的田亩,吃穿不愁,渐渐垄断了这一行业,可以称为既得利益者。

  当一个行业被垄断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质量差、效率低的情形,韭菜们要求提高质量、加薪,要不罢工,到处惹事。大股东要求改变这一现状,要不没法割韭菜了,一些高级管理层也看到必须要进行改革了,要不大家一起跟着玩完。但改着改着,不可避免的触及到大大小小管理层的利益,这些管理层受不了了,所谓“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不管你宇文家的天下还是高家的天下,你总不能把管理层都杀掉吧,大股东对待管理层既打又拉,管理层受不了大股东的压榨,你说你要抵御外辱、抚慰百姓,要钱要人要物,我给你但我快要活不下去了,于是管理层突然发现,我可以换个股东!所以,改变从一开始就有限度,都是不彻底的,人类无休止的进入这一个循环,人类总归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而不是分母。

  君臣之间的矛盾是天然的,不可避免的,古往今来,能善终的权臣有几个呢?赵高、李斯不得善终,田玢、窦婴身死,霍光死后夷灭三族,所以王莽篡汉、曹操篡汉,在那个位置,高处不胜寒啊!郭子仪不免遭忌,云台二十八将,光武帝刘秀能处理的了么?曹振镛一句“多磕头,少说话”道尽了君臣之间的矛盾,冯道的历史经验也表明皇帝是什么样的人,自然用的臣子就是什么样的人。做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呢?做一个什么样的臣子呢?大概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

  张养浩曾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怜百姓,自求多福。哀民生之多艰,长叹息以掩涕兮!

  赞曰:梦里不知身是客,终有几人真得鹿。

  人间正道是沧桑,自有随心是健康。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