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有人造反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董余鹏说道:战亦死,守亦死,死国可乎?

  陈中原说道:黑骑卫,国之精锐,一旦有失,大陈气势丧了一半。

  董余鹏说道:我率军在前,你只负责冲杀便是,一旦战局不利,将军还要率军回建邺,保留国家元气。

  陈中原点点头。

  随着一声开城门,陈军步骑六万与隋军步骑展开了决战,野战南人却是不行,一无战马,二无精壮之人。但寿春之人,狡猾刁钻,好勇斗狠,一时之间,旗鼓相当。杨洸派人前往陈军后军,一声前军败了,导致陈军溃退。陈中原在后督战,黑骑卫连杀了数十人,也止不住阵脚,纷纷朝南方退去。董余鹏被围,陈中原挥泪撤军。董余鹏连杀二十余人,誓死不降,笑道:取我头颅,换汝一个万户侯。随后以长戟自杀。

  隋军进了寿春城,占领了淮河一线,东面威胁扬州,南面威胁荆州。仁州城外的隋军放任溃退的陈军逃亡南方,并散发统战工具,各种传单,喊话,让他们传递隋国之德。韩子通随即收军疾驰扬州方向,隋太子杨永、大都督贺拔胜利率军依然在扬州城外一百里等候多时了。

  他们诈称陈帝叔宝的命令,骗取扬州刺史萧庆睿统军救援寿春。萧庆睿接到命令后,统大军向仁州方向而来,正好遇到韩子通的军队,双方大战,陈军是生力军,打得隋军大败,韩子通率近卫十几人朝寿春而去。捉住隋军的俘虏,萧庆睿才知道上当了,值得前往仁州,在做观察。于是,隋军夺了扬州。陈国江北屏障尽失,隋国横亘在陈、齐之间,天下的大势已然明了了。

  陈中原率领的黑骑卫也赶到仁州,三路兵马汇合了一处。

  陈帝叔宝在建邺城接到败报,淮河一线尽失。

  诚王说道:扬州被诈取,民心不稳,可趁势令大军前往,可以夺回。

  戴春明也讲道:扬州若得,寿春或可收复。

  正议间,内侍禀报,荆州刺史陶元恒病故,陈帝叔宝接二连三的接到这些不好的消息,下旨胡庆:荆州刺史陶元恒,夙夜忧劳,古之正士,赐谥号“忠敬”,恩其子为威侯。寿春刺史董余鹏为国藩篱,野战而死,朕心甚悲,赐谥号“忠武”,恩其子为刚侯。扬州刺史萧庆睿斩获甚多,重振军威,着其为荆州刺史,率亲军赴任。上大将军陈中原择日赴京。吴彻统军加固仁州城防。

  李之栋知道此行陈中原凶多吉少,待陈帝叔宝返回万安宫,入宫禀报说道:陛下,当年忠王谋逆,是大将军率军平叛。

  陈帝叔宝说道:朕知。

  李之栋说道:陛下全功臣之后,亦当留名史册。

  陈帝叔宝说道:朕知。

  胡庆见陈帝不悦,过来扶李之栋,说道:国丈,天色已晚,陛下要休息了。

  李之栋甩袖,说道:陛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陈帝叔宝转过屏风,说道:让秘书郎去内阁值房休息。

  李之栋回到内阁值房,众人皆在。

  诚王哑然无语,李之栋神情沮丧,杨德威心中喜悦,甄班世闭目养神,戴春明左顾右盼。

  陈中原接到命令后,与诸将诀别,吴彻说道:上大将军,为国为民,忘乎所以,置生死于度外,此去陛下自然有圣心。

  陈中原说道:善抚诸将,扬州、寿春俱失,仁州再失,江北无立足之地。

  吴彻说道:孤城坚守,陛下不久想必有旨意。

  陈中原说道:此将军之事。

  吴彻嘿然不应。

  陈中原连夜回到建邺城,垂德殿中,陈帝叔宝说道:上大将军陈中原为国是分忧,然丧师失地,天下不安,本应诛戮,朕念其辛劳,免职居京师。着刑部会同大理寺审理兵部尚书戴春明通敌一事。

  各位看官,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寿春大战时,戴春明向陈帝叔宝言明,应当敕令扬州刺史萧庆睿严密守备,该所用非人,此人似三国时的苟安,被隋军拿住,临阵变节,扬州失陷,有御史就参戴春明通敌。

  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是刑部尚书杨德威、大理寺员外郎杨貘。二人秉承皇帝旨意,知道要有人出来背锅,但有顾忌同僚之间的议论,上奏道:兵部尚书戴春明国家栋梁、兢业功高,所用非人,非其之罪也!向者思蜀汉李严之事,诚宜罢其职,许归养老,以安社稷。

  陈帝本想准了这事,但又有朝阳群众举报戴春明是忠王一党,杨德威感到这事没那么简单,就想法让自己生病了,不敢在审理。杨貘也以“孝”的名义侍疾。一时之间,此案成了烫手的山芋。

  没想到,杨德威这一病,就真的去了.....

  于是,陈帝叔宝以郑孟周为刑部侍郎审理戴春明一案。以戴春明致仕体面收场。

  陈帝叔宝改元延康,任命李巍扬为兵部尚书,出乎意料的是,戴泉竜竟然升为户部侍郎。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