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牢狱中的腐儒!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都是逼杀继母的无道昏君,不仅害了自己,更是害了国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景清身为大明的御史,不能坐视君父入彀而不言。

  “皇上,孝康皇后早逝,并非吕妃之过。将她扶正也是仁宗之命,非其所请啊!”

  “难道陛下,想给那些虎视眈眈的藩王,清君之侧的借口吗?”

  老实说,景清这话,的确是把朱雄英想错了,他就是想给一个太妃的名号,让她与朱允炆,远离应天,远离争斗。

  这完全是看在朱标面上,朱雄英也算是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否则凭她过去的那些小动作,早该赐鸩酒上路了。

  景清的话是不好听,可在这个儒道畅行的时代,吕氏要是因此而死,那这逼死庶母的罪名,就得扣在他头上。

  反正大局已定,为了置口气,就站在人伦的对立面,受万人唾弃,似乎真的不划算。而且,那些抓破脑袋,等着他出昏招,藩王们为什么不站出来说话,也未必没有这个原因。

  换句话说,吕氏一死,朱允炆那小子势必以为母报仇为名造反。朱雄英可以不在乎他一个人挑出来,要是藩王们皆以为名,起兵清君侧呢?他的好四叔,可等花都谢了!

  “景清,你这管的可够宽的,不仅管到朕的家里来了,甚至还挑拨君父与藩王的关系!”

  “你是真不知死?还是脑袋有什么毛病?”

  朱雄英是没想到,他这种小白,是怎么考上榜眼的!这种话,这种事,是他一个小小左佥都御史可以置喙的吗?

  还别说,景清还真挺有自己想法的。大明的藩王,有处置地方事务,调动军队的权力,地方官在施行政令之前,往往要先请示藩王的意思。

  依着皇帝的脾气,一天两天无所谓,时间一长,是绝对忍不了的。所以,削藩是一定的,但在掌握足够的优势之前,绝对不能给诸王任何以清君侧的借口。

  为此,景清还特意提了一下汉文帝,七国之乱,就是最好的例证。皇帝这么刚强的人,怎么允许把活儿干的这么汤汤水水的。所以,不加尊吕氏为太后,绝对是一招昏棋。

  揉了揉下巴,朱雄英沉吟道:“景清啊景清,朕真是小看你了!你是想当晁错是吗?”

  而景清却拱手正色回道:“臣更愿意当主父偃,助陛下完成千古霸业!”

  仔细的打量一下景清,在心里又把其与“建文三傻”做了比较,朱雄英倒是觉得,景清长了一副铁打的硬骨头,而且更有心机。

  这文人啊!动起心眼来,有时候比武将都狠!留着他对付燕王他们,再好不过了。

  “好,朕倒要看看,你这主父偃,到底有什么样的本领。从明日开始,你到武英殿侍候文书。”

  “陛下,那吕妃哪儿?”

  “你说呢!”

  恍然大悟的景清,喜形于色,皇帝能纳了他的谏言,将来一定大有作为,大明朝必定蒸蒸日上。于是,赶紧叩首,谢恩领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