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坐过山车的李善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皇帝那一番言语,别说李善长吓坏了,就连一旁的汤和,也吓的跟着跪了下来。问题摆在面上呢,皇帝要惩治不法勋贵,汤和就是他手中的刀。

  “有你这么一位足智多谋的大才。啊,他们都学会王翦、萧何那套了。”

  “李先生,李爱卿,朕的韩国公啊!你说,朕是该歇歇手,还是该杀下去呢?”

  李善长那几句君臣际遇的感情话,在朱元璋这根本就过不了关。李善长也好,陆仲亨等人也罢,都是跟随他从尸山血河中滚出来。

  不管是尔虞我诈的朝堂,还是波诡云谲的战场,这些人血喂出来的老人精,都有办法保命。

  当然,要是他们只是想保全富贵、性命,朱元璋也乐得当个“聋哑”。可就怕他们心里想的,与嘴上说的不一样。

  与史上大多数豪族出身的皇帝不同,朱元璋身体力行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不怕功臣们要地,要钱,就怕有人争相效仿。

  “先生是朕的萧何,鼎臣是朕的樊哙。与你们,朕可以说心里话。”

  “朕不是不能容人,也不是舍得那点田土,官爵,朕连铁券都赐了,还差这点么?”

  “可杨宪、胡惟庸之流,包藏祸心,常有谋朝篡位之心,朕如何能容!”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忠义刻牌位,财帛动人心,公平、正义需要牺牲,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看在几十年的情分上,看在李善长的颜面,只要他们七个将低价购得的田土,还给凤阳百姓,朱元璋也愿意网开一面。

  这种恩典,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赶上的,李善长抬头看着皇帝伸出的手,又看了看他的脸,眼圈竟然泛了红。起身后,还不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从元至正十三年,投奔皇帝开始,二十九年了!李善长从没有想过,他这张老脸,在威严不可直视的皇帝面前,竟然有这么大的面子。

  洪武元年,开国之后,他一直夹杂皇帝与淮西勋贵之间,左右为难,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生怕皇帝将这一众老兄弟赶尽杀绝。

  “陛下,老臣,老臣代弟兄们,谢过陛下的隆恩。”,说罢,刚起身的李善长,又跪了下来,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鼎臣,你也坐!”,拉着李善长入座,朱元璋开始揉太阳穴,二臣都看的出来,他头疼,可不是因为那七个不成器的家伙。

  只要不是对老兄弟们开刀,李善长和汤和,也就没什么忌讳了。

  都拍着胸脯告诉朱元璋,别看他们上岁数了。但只要皇帝需要,上刀山、下油锅,保证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不急,不急!八月的应天,酷暑难耐,看看你们满头的大汗。”

  “来来来,尝尝这冰鉴里的瓜果和梅子酒,保证让你们暑气全消。”

  皇帝不说,李善长二人还真没注意到这东西,摸起来冰冰凉凉的不说,而且里面的瓜果和酒,都冰的扎手。

  二臣刚经历一场“惊吓”,正好用些冰的压压惊,所以拱手谢过皇帝后,也一人拿了一壶梅子酒。

  “陛下,这可是好东西啊!夏天有这么个东西,倒是不必担心中暑了。”

  汤和对这冰镇的梅子酒,可是喜欢的紧,一壶酒咕咚咕咚几口就喝光了,舒服的喘了几口气,整个人都精神了。于是,又拿了一壶,小口的抿了起来,惬意的不得了。

  “是啊,好东西!啊,好东西人人都喜欢。”

  “春和殿,皇后,宁妃的寝宫,都有这种冰鉴。”

  朱元璋找他俩来,就是要说这种新式冰鉴的始作俑者皇长孙-虞王-朱雄英。

  三个月前,这小子在“掀了”文化堂的屋顶,太子-朱标也奉上谕,以“徒慕虚名,不尚务实”为名,将秦庸五人贬谪到了地方。

  不用读书的朱雄英,可是解放天性了,换着法子在宫里折腾,除了宁妃,连太子都管不了他,整后,他一直夹杂皇帝与淮西勋贵之间,左右为难,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生怕皇帝将这一众老兄弟赶尽杀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