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前线吃紧,七太保在后方紧吃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王爷白天睡觉,晚上办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昼夜颠倒。他府里上上下下都得适应他这个生活习惯,跟着他昼夜颠倒。

  赵元俨不喝白开水,赵允良也不喝白开水,他只喝甘香汤。甘香汤不是汤,是又甜又香的水。大致做法如下:

  荔枝剥壳去核,将果肉切碎,舂捣成糊,加清水,掺蔗糖,再放甘草和檀香,在锅里熬煮。一边煮,一边搅拌,翻动,防止粘锅,待到白沫翻滚,改成小火,锅里汤汁逐渐变稠,待可以挑出长长的细丝,停火出锅,用瓷罐盛起来。喝水的时候,从瓷罐里舀出一小团放在碗底,开水冲匀,即成甘香汤。

  宋朝版本的甘香汤稍微复杂,熬膏时通常要加入一些药材和香料,如甘草、豆蔻、生姜、砂仁、麝香、檀香、乳香之类,很多药料都不便宜。

  事实上,宋朝甘香汤不止一种,如果不用荔枝,改用橘子、梨子、葡萄、西瓜,去皮去籽,切丁舂糊,加糖或者麦芽糖,熬成稠膏,开水冲服,一样称之为甘香汤。

  但是荔枝比普通水果要珍贵,贵很多,用荔枝熬膏调汤先不说什么,冲着它的贵,就比用其他水果更美味,味道鲜美无比,诸君如果不信,可以自己试一试。

  北方不产荔枝,加上古代荔枝的产量不高,所以荔枝在北方很贵。宋朝运输技术远比今天落后,要想把新鲜荔枝运到北方,必须用船(陆路太颠簸,会碰烂),途中还必须用大量冰块保鲜,所以价格更贵。

  宋神宗时福建地方官采购荔枝十七万颗,采购价十五万贯,等于一颗荔枝卖八百多文,而同时期开封猪肉的价格才五十文一斤,可见荔枝有多么昂贵。

  大家要珍惜十元三斤的荔枝呀,实现了荔枝自由,如果你在北宋时吃了十颗鲜荔枝下肚,那你就等于吃了一百六十斤的猪肉,太恐怖了!

  荔枝很贵,又很难保鲜,即使富贵如赵允良这样的龙子凤孙,也不可能天天吃到鲜荔枝,所以将荔枝熬成稠膏再冲水调服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就像我们的老祖先最初将鲜肉制成腊肉、将鲜菜腌成咸菜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腊肉有鲜肉没有的味道,咸菜有鲜菜没有的味道,荔枝膏也有鲜荔枝没有的味道——鲜荔枝只有甜味,香味并不突出,一旦熬煮成膏,果肉中暗藏的几十种乃至几百种芳香就会脱颖而出,其中最突出的是蜜香,非常温暖的蜜香,吃起来特别地享受。

  南宋定都临安,离产地近了一些,但荔枝的价格没降多少,福建进贡的荔枝,“大年”时一颗四百文,“小年”时一颗六百文,做成荔枝膏一如既往地昂贵。

  史志超是官二代,但也吃不起荔枝膏,顶多偶然尝试。

  换成了孟之祥,他立功劳,得到朝廷赏赐虽多,同样吃不起荔枝膏。

  他做起了生意,钱就多了不少,对于赚到的利润和得来的赏赐,他定下一个原则,那就是三成用来享受。

  一来让自己生活好过,二来嘛,得让朝廷看到他孟某人的缺点---好美食,好享受。

  你如果太正经,做人太好,什么毛病都没有,这狗朝廷会严重怀疑你想干什么!

  简单来说,作为一个功劳很大的武将,你赚很多钱,不花一文钱,狗朝廷怀疑你在积蓄造反的资金;你要是用做慈善,狗朝廷认为你在收买人心……

  孟之祥痛饮荔枝膏水,分给大家喝,大家都不敢喝。

  因为大家怕喝下肚去,肚子里面有太多的铜板不能消化!(一瓶上好的荔枝膏价格是十贯铜钱,就是十千钱,即一万个铜板)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