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论政大会(二)儒家墨家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弹琴之人毕竟是自己朋友,他也不好不给面子,只能闭着眼睛学着一旁龙阳的样子,时不时的点点头,一派沉迷的景象。

  终于,琴声淡去,众人纷纷回过神来,开始称赞纪嫣然琴艺卓绝。

  不说其他,单单看着那些公子们的窥视眼神,就知道这些人的心思。

  只有极少数人端坐不动,这些人要么是知道自己身份卑微的,要么就是有真才实学,想要扬名的,这些人就是龙阳君的目标。

  纪嫣然微笑着应和着一众的殷勤,不以为意,这种眼神她见的多了,这么多年以来,只有两个男人未曾用窥视的眼神看她。

  一个是龙阳君,另一个就是王观澜!

  龙阳君的情形她心里非常了解,二人相交也是利用多于情谊。

  王学斌这人她就摸不准了。

  要说此人不好渔色,他有三个夫人,一个英气,一个纯善,一个妩媚,各个姿色不俗。

  要说好渔色,她纪嫣然自认姿色冠绝天下,却从未在王学斌眼里看见过一丝丝的热切之意。

  此人允文允武,儒雅平和的外表下隐藏着无与伦比的霸道,这样的魅力令她心折不已,要不是她还有几分自矜,恐怕都要送上门去了。

  心里想着,一对秋波暗暗扫了王学斌一眼,看着他沉凝的神情,心里忍不住又起波澜。

  她淡淡的呵出一口气,压下心潮,站起身来,看着诸位,扬声说道:

  “在下越纪氏,添为此次论政大会书记,此次论政大会以‘治政’为题,诸位均可畅所欲言,在下会将各位言辞编著成简,传于天下!”

  说着,她举起一卷竹简,示意一番,让出前台,说道:

  “请诸先生上台宣讲,在下聆听高论!”

  说完又是一礼,转身走到王学斌身旁的案几落座,手持毛笔,一副凝神恭候的样子。

  这时,台上空了,大家也安静了,厅堂里一片面面相觑。

  终于,一位士子大胆站起身来,走上前台,向诸位一礼,大声说道:

  “在下儒家西河学派梁子正,此次论政大会在这西河行馆举行,在下添为半个客主,因此斗胆上台,先行抛砖引玉,诸位!请了!”

  一位身穿青衿的年轻士子向台下众人礼了一礼。

  纪嫣然见此起身宣道:

  “请儒家西河学派梁子正宣讲!”

  众人神情肃穆,端坐恭听。

  台下各家学派都有,但没有一人喧哗,这是对知识的尊重,对智慧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就是礼!

  梁子正向纪嫣然礼了一礼,没有落座,直接站着说道:

  “今日所言,题为‘治政’,治者,从水从台,乃是引水归流之意,是为修整、是为疏通,政者原意治事、动武,后引于政事、政务。

  顾名思义,所谓治政,不过梳理政务,引水归流而已。

  其问题在于梳理,如何梳?引水归流,何谓流?

  理者,礼也!

  若欲天下大治,必言礼乐之道!

  何为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是为仁

  天下有仁,则万物无不昌!

  君待臣以仁,则臣待君以忠,官待民以仁,则民待官以拥!

  礼全,则乐不可缺,礼乐并举,则天下不治亦兴,何况治乎?

  ......”

  梁子正在台上引经据典的论述着,台下的人或喜或怒,或思或讽,神态万千,不一而足。

  王学斌也在认真听着,此人说的言论是儒家最根本的政治主张,礼乐之道。

  这是孔子毕生所追求的事情,但是一直都没有成功。

  直到汉朝出了一个董仲舒,将孔子的思想阉割一半,至此礼乐之道彻底成了笑话。

  但是在这时,这些儒家子弟们是真正相信着礼乐能够创造出来一个大同世界,他们也确实在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全身心的奉献。

  现在的儒家与后世的儒家就像是圣emsp; 纪嫣然见此起身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