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变故】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时,赵瀚看到主角指着天空,嘶声力竭的大喊“贼老天”,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尴尬。

  但是,他现在自己也想痛骂——日他X的贼老天!

  日,入,直,一个意思,在明代全国通行。

  “直娘贼”看似古典文雅,其实这三个字很脏,比“日X妈”更恶心百倍,出现在央视大剧里纯属扯淡。没错,说的就是电视剧《水浒传》!

  日头,月亮,这是俗语。

  太阳,太阴,这是学名。

  在“日”字流行之后,“日头”听起来像骂人,甚至因此倒逼“太阳”,使得学名渐渐变成了民间俗语。

  那么,赵瀚为何想要日老天爷的母亲呢?

  因为他被贼老天恶心到了!

  在天津遭遇寒流,赵瀚专门花费银钱,买了几尺棉布,兄妹俩晚上裹着御寒。谁知离津之后,仅走出几里地,天气突然由阴转晴,晒得他跟小妹差点中暑。

  酷热难当。

  半路上,不得不停下来休息,找一个背阴的地方躲避日晒。

  南下第一天,只走了不到二十里路,多数时间都在歇凉躲太阳。

  傍晚抵达杨柳青镇,数十年前,此镇异常繁荣。但随着杨青水驿搬走,小镇渐渐衰落,已经不复往日的热闹。

  这里也有饥民!

  作为天津往南的第一个大镇,自然是逃荒要饭的好地方。此时大概有数百饥民,化身为叫花乞丐,在镇内镇外扎堆乞讨。

  镇上的店铺,全部选择关门,害怕被饿急的饥民给抢了。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镇外的运河边上,有一座废弃的天妃庙。

  妈祖不但是海神,也是漕运守护神,而且有大明朝廷的官方背书。杨柳青镇因漕运而兴,集资建起了天妃庙,可如今早就没了香火。

  兄妹俩打算在天妃庙过夜,可还没走进庙门,就看到里头躺着密密麻麻的饥民。

  “这里不能住。”赵瀚拉着小妹,转身就顺着运河继续走。

  又行二里地,天色早已尽黑。

  兄妹俩沿途捡拾枯枝败叶,拿出一只破瓦罐,准备生火煮粥喝。

  “嚓,嚓!”

  从侯爷家顺来的火镰,赵瀚已经使用娴熟。

  用枯草垫着火石,再以火镰擦击,几秒钟就能引燃,方便程度不输给火柴,而且还不怕被雨给淋湿。

  大米价格太贵,赵瀚只买了三斤黍米、三斤玉米。

  黍米就是黄米,古代五谷之一。

  至于玉米,万历年间已传入中国,第一个种植省份是广西,第二个种植省份是河南。只看地域如此跳跃性,就知道有官员在推广,不论什么时代,总会出现几个做事的好官。

  底层百姓,别无他求,只能期待自己遇到好官。而且,不必是青天,能做实事就足够了。

  “二哥,我来淘米。”赵贞芳非常积极。

  赵瀚笑道:“那以后煮饭,就都交给你了。”

  赵贞芳自豪道:“我四岁就会烧火,娘跟大姐都夸我能干呢。”

  赵瀚轻抚小妹的头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水是从运河里舀来的,将黍米和玉米混合下锅,再撒进去一小撮粗盐,很快就传出阵阵食物的香味。

  兄妹俩大快朵颐,吃饱之后,裹着棉布抱在一起露宿。

  翌日清晨,赵瀚感觉不对劲。

  小妹浑身发烫,再去摸额头,果然是烧得不轻。

  现实就是这般不讲道理,赵贞芳跟着全家逃荒,期间风餐露宿,饥饿虚弱时没生病。在天津淋了一场大雨,全身湿透也没生病。遇到寒潮入侵,夜里冷得瑟瑟发抖,那时依旧没有生病。

  可现在天气转热,昨夜气温正常,还能吃饱穿暖,营养也算比较充足,却莫名其妙就生病发烧了!

  赵瀚怕妹妹烧坏脑子,忙问道:“小妹,能听到我说话吗?”

  赵贞芳睁开眼睛,挤出一个微笑,精神虚弱道:“二哥,我没力气……”

  “那就睡会儿,先喝点粥,二哥带你去找大夫。”赵瀚安慰道。

  昨晚煮的杂粮粥,还剩下一些,赵瀚搀扶着小妹喝下。

  他没有返回杨柳青镇,因为大量饥民的存在,镇上店后,裹着棉布抱在一起露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