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豆制品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你说,有什么东西是既便宜,又与民生有关,作为过年旳礼物还能让大家都开心的?”

  傅庭涵:“你想过年送礼?那送米面粮油不就好了?”

  他道:“学校逢年过节都送的东西,持续了这么多年也没衰败,可见它有多受欢迎。”

  赵含章一脸迷茫,“很受欢迎吗?”

  她这么一问,傅庭涵反倒不确定起来了,“很受欢迎吧,你收到的时候不高兴吗?”

  可能是因为太平常了,每年的教师节,中秋节都能收到,所以收到这些福利时她都没有太大的感觉。

  不过应用到当下,大家应该会很高兴吧?

  赵含章摸了摸下巴,“东西也不用很多,就发一些米面和油就可以了。”

  赵含章想起来了,一拍桌子道:“对啊,油,豆油!除了豆油,还有各种豆制品!”

  这次她和人在饕餮宴上争执不就是因为豆制品吗?

  赵含章哼哼道:“我想好了,这次过年,我要送豆油,豆腐,豆粉,还有上蔡那头,我也要送一些。”

  他们不喜欢豆制品,她非要送。

  自魏后,大晋奢靡之风渐盛,世家豪族里的人可以**细的,那就一定不吃粗的。

  这样的情势下,世家豪强越来越看不起豆粟一类的粗物,从而演变成了看不起吃豆粟一类粗食的平民。

  这是一种畸形的鄙视链,当然也有人不认同,并且反过来鄙夷他们。

  但大多数人是顺应潮流,反正他们也不喜欢吃豆子。

  但是,天下适种的土地就那么多,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条件要高一些,最重要的是,人力有限!

  现在的种植模式已经足够粗放了,产量很。

  这里面固然有种子和肥料的原因,但粗放型耕种也是产量低的原因之一。

  而豆子的种植方法要简单很多,每石产量耗费的人力比水稻和小麦要少不少,所以民间多喜欢种豆。

  黄豆,黑豆,绿豆,红豆,各种豆,既可以少打理,又能够饱腹,虽然把它们当饭吃是真的不太好吃。

  赵含章深知现在她人力有限,而且在她所学的历史知识中,这一段时间的气候颇为无常,不管是小麦还是水稻,种植条件都要高一些,相比之下,耐旱坚韧的豆子就比较容易维持平衡的收获。

  所以她希望民间能够尽量开发豆子的饮食广度,让百姓们不仅能够吃饱,也尽量吃好一点儿。

  她本来想走从上到下的普及模式,毕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多东西,尤其是饮食和服装时尚这种东西,民间很喜欢模仿和推崇上流社会。

  不过她现在改主意了,她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哼,他们不吃算了,是他们没口福,不就是趋势吗?

  她这个县令带头,再搞一下活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她不信百姓会不上钩,哦,不,应该是理解她的苦心。

  等他们尝到了豆类食物的好处,什么榨油坊,豆腐摊,豆粉店都可以弄起来,一下就能解决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经济嘛,只要流通起来,那就活了。

  傅庭涵见她扯了一张纸开始写计划书,嘴上还碎碎念,显然对今天白天的事还是耿耿于怀。

  不由的失笑。

  诸传的饕餮宴是在宋家的别院里开的,他的目的很简单,把手里积存的锅卖出几口去,凑一凑回家的路费。

  咳咳,当然,他不可能把这个目的告诉别人,多掉价呀。

  除此外就是因为他的确好客,很喜欢热闹了。

  所以他是很认真的在准备这场饕餮宴,请了不少人,西平县本县的士绅,读书人,还留在西平县的士人,甚至一些比较大的商户他也都请了。

  诸传家族不小,虽然在蜀地,但大家都听说过,加上他本人也风趣幽默,所以大家都很卖他面子,接了帖子后都表示会参加。

  连赵程都给面子来了。

  要知道这一位可比赵铭还难请。

  连赵氏族人都难请到他。

  所以饕餮宴很热闹。

  赵含章一早换好衣服,带着傅庭涵和陈州就要去,临出门时想到这次主要是去吃东西,便让人把赵二郎也给找来。

  对于诸传,赵含章还是很有好感的,虽然他不似陈州那么傻,跟她出几口去,凑一凑回家的路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