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有股份就能调!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县乡两级领导等候已久,帮着搭跳板接水利部专家、水利厅领导上岸。

  范队长和朱宝根则在姚立荣指挥下,利用001上的水下测绘设备,协助徐工勘查河堤水下部分,看能否找到导致管涌险情的漏洞。

  小陈和柳威在船上呆了太久,跟着一起上了岸,想接接地气。

  没想到上岸一看,堤上堤下全是人。

  他们大多是附近群众,并且大多是中老年人。

  他们头顶草帽,臂套袖标,手持木棍,在上到堤顶、下到离堤脚四五百米的田地里,一排排,一行行,认真仔细地寻查堤防后面的每一片草坡、树林、稻田和房屋。

  白天太阳炙烤,夜晚蚊虫叮咬,有时大雨滂沱,有时饥渴难耐。可身后就是他们的家园,就算病了晕倒依然要爬起来坚持。

  管涌处距河堤约两百米,十几个涌水点已被干部群众用沙袋围成篮球场大的一片。

  沙袋两米多高、一米多宽,围成了一个圆形的大水池。

  近百个青壮劳力正在干部的组织下,或忙着铺设土工布,或运送砂砾石。沙泥颗粒被滞留在砂砾石及渗漏通道之间,渗漏的水正渐渐地由浑变清。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小陈和柳威虽然不是水利专家,文化程度也不高,但参加过营里组织的防汛技能培训,看到此情此景,顿时胆战心惊。

  因为几台水泵架在那儿突突突的抽,可“水池”里的水像是抽不完。

  这意味着渗漏的水量很大,堤防内外已形成水位的平衡。如果不能及时在堤防外侧找到漏点,及时采取封堵措施,像这样的管涌将难以止住,会继续扩大直至大堤溃决!

  一个县领导担心水利部的专家听不懂本地话,用带着浓浓口音的本地普通话,焦急地说:“这里的管涌处理困难,不在于它一点多发、范围大,更主要是迎水堤坡陡峻,堤前水深流急,不管我们投抛多少石料也难以堆积……”

  大堤外虽然是支流,但水流确实很急。

  001是用拖轮改装的,马力大,堪称“小钢炮”,在航行和靠泊时受水流影响都那么大。如果换作百十吨的货船,想逆流而上会很吃力,想在水上保持静止状态让人家投石堵漏更难。

  二人正暗暗替住在大堤后面的成千上万百姓担心,就听到县领导在前面跟水利厅领导诉苦。

  他们现在什么都缺,简直要什么没什么,连灌土的编织袋都是群众自发从家里拿来的。

  见他们几乎没人穿救生衣,小陈忍不住拉着一个干部模样的人问:“大哥,你们没防汛物资储备库吗?”

  “没有。”

  “没提前准备防汛物资!”

  “……”

  中年干部紧盯着小陈,心想这不是何不食肉糜吗?

  小陈不知道人家在想什么,转身指指大堤:“你们怎么不找条吨位大点、马力大点的船运石料?大船可以停住,可以在河上直接往堤脚扔石头。”

  大船去哪儿找,再说石料从哪儿来……

  中年干部气得想打人,可这小子很可能是领导的随员,不能得罪,干脆扭头走了。

  小陈意识到碰了钉子,不敢再瞎问。

  这时候,水利厅领导基本搞清楚了情况,在随行的水利专家和席工的建议下,当即打电话调集抢险所需的船只和物资,不过听口气快不起来。

  现在到处告急,能调配的抢险资源有限,真叫个捉襟见肘,以至于要“排队”,这边所需的抢险物资最快也要明天傍晚才能到位。

  转眼间,天黑了。

  本地干部给领导们提供晚饭。

  晚饭很简单,大米饭配几根腌制的长辣椒,参加抢险的人员都一样,全蹲在现场吃。

  这伙食比001上差多了。

  小陈吃不习惯,见席工和徐工都在那儿吃,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吃。

  回到船上,看着送行的干部群众那一张张满是期待的脸,小陈滴咕道:“怎么什么都没有,这个管涌险情看上去是很严重,但如果换作我们营来,最多三个小时就能解决战斗,用不着等到明天后天,更不用提心吊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正忧心忡忡的水利厅专家回头问:“小伙子,你能在三个小时内封堵住漏点?”

  “我一个人封堵不了,我是说我们营。”

  “什么营?直要什么没什么,连灌土的编织袋都是群众自发从家里拿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