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计划跟不上险情变化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原来有一辆摩托车突然熄火,车主怎么踩也发动不了,滞在路中央。

  摩托车上驮了两个人,后架上还横支着一个长长的托架,绑着皮箱、电视机等东西,这一熄火,车与托架立即成了一个路障。后面的卡车、板车再往前一涌,立即将两边堵了个密不透风。

  这一堵立马就是一条长龙,前面的移不动,后面的继续往前涌,渐渐的有人失去耐性,开始推搡喊叫,幸亏公安干警及时赶过来疏导,才避免了一场可能的骚乱。

  滨江也经常发洪水,但主要是内涝。

  在滨江是看不到如此震撼场面的,事实上不只是在滨江,放眼全国估计也看不到第二个地方会出现这样的事。

  并且眼前这些群众只是“内转”的,也就是前往县内的安全区。除此之外还有几万人要“外转”,就是去临近的两个县。

  “外转”不可能携带大包的粮食、笨重的家具和不听话的牲口,只能带随身小包轻装上路,走起来要比这边的老百姓清爽。

  能想象到那些“外转”的老百姓心中会比“内转”的老百姓多一份沉重,因为一旦险堤守不住,洪水淹了分洪区,他们将真正的一无所有……

  这一路上,王记者采访了几十个群众,拍了十几个胶卷,看到了太多太多无可奈何和泪流满面的面孔。

  他不想再采访了,确切地说是不想往群众的伤口上再撒盐。

  他很想做点什么,可想来想去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好像只有给韩渝打电话。

  他知道韩渝现在很忙,不想影响韩渝抢险,可面对那些愁容满面的群众还是没忍住,沿着田埂走到稻田中央,拨通了韩渝的手机。

  “王叔,什么事?”

  “三儿,那段险堤能不能守住?”

  “我们正在努力。”

  “能不能给我交个实底!”

  “王叔,你在哪儿?”

  王记者一连深吸了几口气,紧握着手机说:“我在采访群众撤离。”

  十几万人要在五个小时内完成撤离,不用去看都知道那场面有多么悲壮。

  韩渝沉默了片刻,紧盯着堤下正不断往外涌水泛砂的管涌口,凝重地说:“王叔,赶紧撤,注意安全。”

  “这么说守不住?”

  “我们会尽全力,不到最后一刻我们绝不会放弃。”

  “三儿,你也要注意安全。”

  “我知道,我先挂了。”

  ……

  计划总是不如变化。

  管涌险情恶化的速度远超预计。

  韩渝放下手机,跟正焦急地看着自己的郝秋生、孙有义、邹向宇和徐工、姚工、严工等人,凝重地说:“各位,既然管涌险情抢护不下来我们就不抢护了,调整方案,跟涌进来的水比速度!”

  郝秋生紧盯着他问:“水涨堤高?能不能压实暂不管,先确保围堰的高度?”

  “这是眼前最好的办法。”

  “不行。”

  “徐工,怎么不行?”

  韩渝刚问出来,路桥公司项目经理邹向宇就急切地说:“徐工,我们有两台大挖机,有两辆大自卸车,土方完全供应的上。别说只要七八千方,就算一万方我都能在八个小时内挖出来垒上!”

  郝秋生一样不想轻言放弃,转身指指修筑了五米多高的围堰:“我们都已经干了一小半,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当逃兵?而且堤下的群众至少需要四个小时才能全部撤离至安全区。”

 &ems我交个实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