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技术小能手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船中部,也就是从这儿到这儿,设置一道横穿艏艉的纵舱壁;全船外板和首尾封板,用八毫米厚的钢板。主甲板七毫米,舱壁板六毫米,甲板室外围壁板也采用六毫米厚的钢板……”

  杨局、沈局和丁教刚才是惊讶,听着听着变成了吃惊。

  这哪是一条没动力的铁壳子,这分明就是一艘近百吨的轮船,只是没发动机,其它轮船该有的全有。

  首尾有六个大船锚,一个船锚竟重达五吨!

  要安装好几台锚链机,要配铸什么钢闸刀掣链器、简易弃锚器、水平导轮滚缆器……

  船上的建筑用轻钢龙骨结构,墙壁是钢板,里面要内衬五十毫米的防火隔热岩棉,还要用九厘板做什么基层。

  轮机部分有泵舱和舱底水,以及消防系统。

  电气部分有好几面开关柜,要接入三百八十伏的三相电,要安装什么信号灯控制板、广播通用警报板和什么全船综合报警板,要安装什么照明、航行、信号系统。

  “小韩,我打断一下。”

  “教导员,您说。”

  “这是停在江边不动的趸船,要这些系统做什么。”

  “周工是按照国家关于船舶制造的规范设计的,并且长江北支航道总是淤塞,最严重时能在一夜之间淤积一米多的泥沙。这种事不是没发生过,去年白龙港航道就发生一次,那么多客轮全搁浅了,一艘都走不了。”

  见几位局领导似懂非懂,韩渝又一边比划着一边形象地解释道:“要是遇到这样的情况,船底可能会半边淤积搁浅,半边没淤积。涨潮没事,如果落潮,就会导致趸船侧倾甚至侧翻!”

  徐三野抬起头,接过话茬:“这个工程为什么叫浮码头,就是因为漂在水上的。我们将来不只是在江上执法,也是在江上作业。同志们,安全问题无小事。

  并且我刚才说得很清楚,我们要着眼未来!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把水上执法基地设在白龙港,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来要不要转移阵地。如果需要,到执法救援船就要拖着趸船在江上航行,把趸船拖到新的地方。所以除了没有动力,其它该有的都要有。”

  “好吧,小韩,请继续。”

  丁教不想当着这么多人面,被徐三野搞得下不了台。

  韩渝连忙应了一声是,继续帮周工汇报,光趸船部分就讲了四十五分钟。

  然后是钢引桥,钢便桥,钢浮箱,趸船配套的系留设施,防撞桩,以及岸上的混凝土钢引桥支墩等等。

  钢材那么贵,居然要用那么多钢材,连电线电缆和开关都需要船舶专用的。

  杨局听得暗暗咋舌,终于知道海军建设为什么那么难。搞一个系泊执法船的浮码头就要花这么钱,那造一艘军舰、建一座军港要花多少钱?

  “接下来,向各位领导汇报阴极保护部分……”

  韩渝说得口干舌燥,周工不断展示图纸,整个儿一人形支架,胳膊都举酸了。

  杨局发现小咸鱼的声音有些沙哑,见周工偷偷揉胳膊,转身道:“三野,先休息五分钟,让小韩喝口水,让周工歇会儿。”

  “行,先休息五分钟,需要解手的同志赶紧上厕所。”

  徐三野对周工的设计方案很满意,对小咸鱼的汇报更满意,宣布完休会,很难得地掏出烟给杨局递上一支:“杨局,感觉这个设计方案怎么样?”

  江上的事人家都不管,你非要管。

  建个码头要几十万,有这钱做点什么不好。

  这是如假包换的打水漂,杨局想想就心疼,接过香烟淡淡地说:“挺好,就是……就是有点费钱。”

  徐三野点上烟,振振有词:“经费是做什么的,经费就是用来花的!杨局,你应该反过来想,如果没这几十万呢?”

  当着这么多人面,杨局懒得搭理他,抬起头道:“小韩,讲得不错。早听教导员说你是个技术小能手,会修机器会修船。没想到不只是会修,专业理论水平也很高,还会设计。”

  “报告杨局,我不懂设计,这些都是周工教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