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么把它弄回来!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冯局正坐在总参装备部的一间办公室里,抬头看了看两位高级军官,摁下免提键:“咸鱼,基洛级潜艇你有没有听说过?”

  韩渝连忙道:“听说过。”

  “听说过多少,对这型潜艇有多了解。”

  “冯局,我是公安又不是海军,只是大概知道一些。”

  “说给我听听。”

  “它是前苏联红宝石设计局设计的常规潜艇,阿穆尔共青城造船厂开工建造的,刚开始的船厂编号好像是b-248,后来又建造了b-260、b-227,应该是作为各个舰队的训练艇,培训种子艇员的。官方命名‘比目鱼’,下水的第二年,美国首次拍摄到了它,命名‘基洛’。

  由于其采用了许多先进的静音技术,北约称之为‘大洋黑洞’,技术指标可以与欧美国家海军的常规潜艇相抗衡,双壳体结构储备浮力高达32%,比西方单壳体结构潜艇多一半。”

  小伙子果然没让人失望!

  冯局点上烟,追问道:“数据呢,了不了解?”

  “具体参数不记得了,只知道艇长七十多米,艇宽九米多,吃水六米多,浮航排水量两千多吨,潜航排水量三千吨左右。浮航的航速十节左右,潜航的航速在十七节左右。”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小伙子平时注重学习,学的东西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冯局看着两位高级军官惊诧的样子,明知故问:“知道不少啊,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舰船知识》上有一期专门介绍过,我师父在的时候就喜欢看这些。我们自己订阅不起那么多杂志,所以港监局、港务局和张老板船厂这些年订阅的船舶和航海类期刊,最后都到了我们趸船上。”

  “我说柠柠那会儿要订那么多杂志呢,原来都是帮你订的!”

  “没有,船检科、考试科和交管中心也要看,这些年船舶技术发展那么快,不看跟不上形势。那些杂志都是他们看完之后再给我们的,我们没看过最新的,都是看的旧杂志。”

  见两位军官笑了,冯局也禁不住笑问道:“咸鱼,你究竟收罗了多少船舶和航海类的期刊杂志?”

  几家花大钱订阅的期刊,最终都到了趸船上,占人家便宜,想想是有点不好意思。

  韩渝咧嘴笑道:“不是我收罗的,最开始是我师父跟朱大姐要的,他对这些感兴趣。至于种类那就多了,有《船舶》、《船舶工程》、《舰船电子工程》、《柴油机》、《国外舰船技术》。

  有交通部的《东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有《船舶标准化工程师》,有《东海造船》、《中国造船》、《航海》、《中国航海》,还有《航海技术》。不过相比那些期刊,《舰船知识》不是很专业,主要是看个新鲜,我都是把它当故事会看的。”

  平时看哪些期刊报纸,能直接体现出一个人的眼界和水平。

  冯局磕磕烟灰,追问道:“除了船舶技术和航海类的,你们还看哪些报刊杂志?”

  “这就多了,有三大队订的《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世界海运》和《长江航运报》,有我们自己订的《人民日报》和《人民公安报》。现在不是搞消防么,分局帮我们订了《中国消防》和《消防科技》。

  水上分局的水警三大队现在也在趸船上办公,他们订了《人民公安》、《公安教育》、《公安研究》和《啄木鸟》。新杂志和这些年的旧杂志太多,我们专门收拾了一间舱室存放。”

  以前只知道小伙子爱学习,没想到竟如此认真。

  冯局好奇地问:“这么多期刊杂志你们看得过来吗?”

  “冯局,别人不知道你最清楚,我们天天在船上,没别的娱乐,就靠看报纸杂志打发时间。”

  “好吧,换个问题,圣彼得堡没有听说过?”

  “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听说过。”

  “有没有去过?”

  “没有,那边我只去过芬兰的汉科港。”

  “荷兰有没有去过?”

  “去过,不过我只靠过港,没上岸。”

  “有没有上岸不重要,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引进一条基洛级潜艇,怎么才能把它从圣彼得堡弄回来。”

  韩渝没想到冯局会问这个问题,不假思索地说:“开回来呗,既然买人家的潜艇,不可能不安排艇员去培训,让参加培训的艇员开回来。印度和尹朗也买过前苏联的潜艇,他们好像就是自己开回去的。”

  冯局提醒舶工程》、《舰船电子工程》、《柴油机》、《国外舰船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