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人心险恶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要不是师父当年未雨绸缪,火灾扑救经验丰富的方国亚肯定不会服自己。

  韩渝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换了个话题:“朱姐,市政协委员来视察,又不是中央首长来视察,至于搞这么‘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吗?谁会来搞破坏,又有谁会来害来自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

  “你以为上级是让你们防范有人会害政协委员?”

  “难道不是吗?”

  这孩子太单纯,在白龙港没什么,在船上也没什么,可现在已经做上了副科长,不能再什么都不懂。

  朱春苗觉得有必要帮徐三野教教他,立马停住脚步,无奈地说:“市领导不是担心有人会害政协委员,而是担心有人借机搞事。”

  “搞什么事?”

  “拦着政协委员反映问题。”

  “怕人告状!”

  “咸鱼,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市领导也不是你以为的一言九鼎。你师父创业很难,你守业很难,但市领导想做点事更难。”

  韩渝好奇地问:“市领导有多难?”

  朱春苗的爱人是滨江市计委主任,计委又是一个很关键的部门,所以她对市里这些年的情况比较了解,轻叹道:“比如华能发电厂是市里大前年重点引进的项目,为了赶工期,市里甚至让军分区动员民兵帮着铺设电缆。

  春节前并网发电的,大大缓解了我们滨江的供电压力。

  可这么好的一个大项目却存在许多争议,因为滨江本就有天昇港发电厂,天昇港发电厂由于规模和设备的关系,随着华能电厂上马变得无足轻重了。”

  韩渝似懂非懂地问:“有人反对?”

  “不只是有人反对,而是很多人反对,觉得市里应该投资扩建天昇港电厂,不应该去找外来和尚。滨江造船厂改制也一样,市里把滨江造船厂卖给了中远,这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朱春苗摸摸嘴角,转身看着市区方向:“有人埋怨开发区离市区太远,职工往返不便,晚上一片黑;有人说电视台靠市中心太近,电视信号发射给江对岸的人看的,北三县得益少。

  东兴机场建设更是反对声如潮,好多人说市里又没钱,非要建什么机场。说滨江的经济条件摆在这儿,就算建好了也没几个人去坐飞机,肯定会赔钱。事实证明,机场投入使用这两年确实一直在亏损。”

  市里投资兴建机场,干部群众怨声载道很正常。

  当年为了建机场要求干部群众捐款,干部的捐款直接从工资里扣,群众的捐款是村干部去挨家挨户收。

  韩渝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朱春苗接着道:“对于长江岸线的使用,争议更大。好多老干部老同志认为滨江长江岸线要建大风光带,建设江边的‘东海外滩’。因为中远船厂建深水码头的事,甚至有人控告市政府未经人大通过就擅自上项目。”

  韩渝忍不住问:“那这件事究竟是对还是不对?”

  “去年卸任的市委吴书记因为这事接连开了三天常委扩大会议,让正反双方展开辩论,最后一锤定音地说:滨江穷,当务之急是要挣钱,不能喝着西北风去看风景。”

  朱春苗顿了顿,接着道:“建机场我个人觉得是应该的,前些年有一个日本客商要来滨江投资。人家从日本坐飞机到东海只用了两个小时,可从东海来滨江却用了八个小时!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交通搞不好谁愿意来投资?

  可想修铁路上级不批,想建高速公路没钱,想解决交通问题只有建机场。可能机场短时间内会亏损的,但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韩渝反应过来,下意识问:“不是为我们这些普通人建的,是给那些客商建的?”

  “可以这么理解,打个简单的比方,交通好了,人家来投资兴建一个厂,就能解决成百上千人就业,政府能收到利税,职工能拿到工资,多好啊。”

  朱春苗笑了笑,又说道:“我们滨江穷,靠自己的力量不够,所以要搞联合。以前滨江钢铁厂开一天亏一万元台靠市中心太近,电视信号发射给江对岸的人看的,北三县得益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