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州衙(一)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位吏员不耐烦的说道:“你有什么事?”

  “我们村靠近马亓山,山内盗匪横行,为了村子安全,特呈文申请招募丁壮……”

  何绍云还没有说完,那小吏便一指里面的一个房间,不耐烦的说道:“这事你找张大人去。”

  “多谢官爷。”何绍云恭敬地道谢。

  父子两人来到了张司吏的值房门前,敲门进入。便看见一个肥头大耳,约五十上下的胖子坐在案前,那胖子抬头看了他们二人一眼,然后问道:“你有何事?”

  “张大人,小民是朱陈店何家村的里长,我们村靠近马亓山,山内盗匪横行,为了村子安全,特呈文申请招募丁壮保护乡民……”

  “呈文呢?”

  何绍云双手将呈文奉上。那张大人却没接,说道:“放案上吧。”

  何绍云又将呈文放在案上,站在那里没动。张大人又问:“你还有事?”

  “小民想问一下,何时能有批复?我们村已有盗贼出没,且发生过财物丢失案例,村民都胆寒心惊,烦请大人……”

  “这事不是你想快,就能很快批复的。还要逐层上报审批,州里各地类似呈文很多,能否批复都不一定,回去等消息吧。”张大人不耐烦的说道,说完便挥手让其离去。

  等何绍云父子走后,他便将那呈文拿起来,看也没看就扔在了一边。

  父子俩走出兵房,何志远说道:“这位张大人,好大的官威啊。”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所谓‘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也。来这里办事,要是没有熟人指点领路,你就甭想办成。看到没有,这衙门里的人也都是分帮分派的,要是找不对人,你就是使了银子,也不一定管用。”

  父子俩再次从大堂穿过,来到了二堂左侧庄吏目值房。坐定后,庄吏目问:“张同汉收下了?”

  “收下了,不过他愿不愿意看都不一定。他说要逐层上报审批,能不能批复还不一定。”何绍云如实答道。

  庄吏目微微一笑,说道:“这个张同汉可真能扯,丁壮的批文也要层层审批?这事你就放心吧,说不定,他还得亲自把批文送你家里去。”

  然后,庄吏目又说:“绍云兄,你如今肥皂作坊供不应求,日进斗金,也不缺那几百两银子,我建议你还是捐个散阶吧。以后出门办事,有个身份,好办很多,至少不用自称乡民、小民了。”

  “这散阶不是有名额限制吗?能想捐就捐?”

  “哎,绍云兄,你在乡下待得孤陋寡闻了,自从成化年间,这散阶的名额基本上不限制了,衙门收钱,给个身份,朝庭又不用给俸禄,两全齐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只要你有意,为兄可代你操办。只要不是实缺,七品以下的散阶都可以办到。”

  “那我下次带足银两,就请文宣兄代我操持。多谢文宣兄的提点。”

  说话间,便到了午饭时间,庄吏目说道:“走,咱们一起去食堂用餐去。”

  诸位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说,你也太能扯了吧?这明朝就有食堂?

  不错,你没看错,我也没有胡扯。要说这食堂的历史可谓悠久,早在唐朝初年就有食堂了,后世不过一直沿用这个名字而已。早在唐太宗时,就命令从中央到地方各衙门,都要兴办食堂,让官吏们坐在一起用餐。借此沟通信息,增进感情,也是延长议政办公的一种手段。

  到了后世各朝代,就将食堂的制度传承了下来。但议政办公的作用没有了,只剩下吃了,所以也叫吃食堂。这对于收入微薄的小官小吏们来说,是一种很贴心的福利,所以百姓们都羡慕的称为“吃公家饭”的。

  到了明朝,这食堂就分等级了,尤其是地方州县。比如说莒州衙门内就有三个食堂,在州衙的二堂左侧是官员食堂,右侧是吏员食堂。前面院内大堂前还有一个胥隶食堂。这三个食堂一个比一个大,但档次却成反比,一个比一个低。

  就算是吏员食堂也分为两个档次,高档次的是为经制吏准备的,经制吏按现代说法就是正式工,有编制的。低档的是为非经制吏准备的。非经制吏按现代说法就是临时工,是没有编制的。可见在大明朝,等级观念是何等的无处不在。

  这用餐时间也有讲究,一般是官员食堂最先开始用餐,然后是吏员食堂,最后才是胥隶食堂用餐。

  何志远跟在庄吏目和父亲的后面,边走边想,这幸亏是官员食堂最先开始,要是同时开始用餐,虽不在一个食堂,但也有可能在外面和吏员们碰在一起。要是那个官威特大的张大人看见我们进了官员食堂用餐,估计他午饭不会吃得好。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