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建虏内斗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只是看着朱由检那心不在焉的模样,朱由校想了想还是没问,只是摇了摇头,继续低头处理奏疏。

  实际上朱由检没想那么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文官若是开口,玩党争玩手段,他们也玩不过自己,朱由检一点都不怕。

  他手上可是掐着文官许多黑料,如果不是一口气放出来会导致官场震动,官员补充不上,他早就放了。

  现在他在一点点的放出黑料,基本每年一次来清理地方官员,换上燕山学子。

  “对了哥哥,燕山的恩科也结束了,这次录取进士四百余人,其余学子则跟随录入的进士南下就任。”

  “弟弟确定要用那些自己考上来的考生吗?”朱由校皱眉反问。

  和朱由检预料的差不多,大明上千万秀才里,许多人早就注意到了恩科这个最快的捷径。

  许多人都选择暂时放弃天启七年的科举,来专攻一年恩科的试题。

  事实也证明,在为了当官上,上千万秀才里,必然会冲出一群佼佼者。

  如这次四百三十七名恩科进士,有八十九名就是非燕山籍的平民秀才。

  相比较科举还要看考官想法的抽象理论,恩科所考的都是实打实写在教材上的答桉。

  唯一有难题的就是策论,因为恩科的策论都是朱由检亲自下发的,而今年的策论主要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治理安南,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治理一府之地,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治理一县之地。

  三个问题从难到简单,大部分人都只答出了第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要么就是不切实际,要么就是高谈阔论。

  对于这种人,朱由检往往是直接刷下去让他从书吏做起。

  不过、今年恩科之后,许多秀才或许会改换心思,直接放弃明年的科举,改考明年的恩科。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科举的难度比恩科大很多。

  况且恩科和科举不同,恩科只要考上就会发进士、贡士、举人三种资格。

  进士一般就是下放县里担任正官,贡士则是正官替补,举人则是从书吏做起。

  这么看来、恩科的含金量似乎比科举低不少。

  只不过别忘了、恩科现在是一年一次,而科举要三年一次,人生才多少个三年?

  想到这里、朱由检将最后一本奏疏放到了朱由校的桉头:“今天就这些了……”

  “就这些……”朱由校看了看自己桉头超过一百本的奏疏,眼角抽搐。

  “哥哥慢慢处理,我去古今典籍馆看看《永乐大典》的抄录如何了。”

  朱由检看着眼角抽搐的朱由校,用看戏的表情轻笑,随后转身便离开了养心殿。

  倒是在他走后,朱由校才对刘若愚问道:“我有下旨抄录《永乐大典》吗?”

  “这是殿下之前下令的,当时万岁您在做木工,还亲自点了点头……”刘若愚老实回禀。

  “是吗?”朱由校似乎忘记了,不过当他低下头看着这堆奏疏的时候,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朱由检去看《永乐大典》去了,朱由校在处理奏疏,外部的赈灾也在持续,似乎一切的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不过在他们过的悠闲时,兴京城的建虏却乱成了一团。

  “汗阿玛到底怎样了!?”

  人说东北苦寒,尤其是到了冬季,年纪大一些,虚弱一些的人难以渡过……

  似乎是验证了这句话,入冬以来努尔哈赤的身体便每况日下,直到三天前,努尔哈赤彻底病倒在了床榻上,连轮椅都做不得了。

  这样的消息被驻守在亦迷河城的莽古尔泰听到后,他当即带领亲随,连夜赶回了兴京城。

  只是在他抵达兴京城皇宫的时候,两声轻咳同时响起,侍卫赶紧将他拦住。

  轻咳之人有范文程,另一人却是大金的额驸刘爱塔。

  见到他们居然敢阻拦自家主子,莽古尔泰身边的将领勃然大怒。

  “刘爱塔!范文程!你们是要学赵高么!?”

  这两人都是外臣,可受不住这话,而且莽古尔泰又是皇子,他们一时间也不敢阻拦不。

  “哼!”莽古尔泰见两人退了一步、昂首冷哼一声,又要跨步,另一人又走了出来。

  当他走出殿内,露出的是五大臣之一的扈尔汉,而此刻的他支着拐杖,一脸病态,行走艰难的呵斥道:

  “狗奴才说什么昏话!大汗还安好,哪里来的赵高?”扈尔汉表面是训斥莽古尔泰的副将,实际上是在指桑骂槐。

  面对这扈尔汉,莽古尔泰略微皱眉,有心反驳他,但是为了大局着想他还是停住了脚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