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 钱粮不够用啊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倒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持我大明的印信,秘密拉拢其他的北山各部。”

  北山女真的范围很广,从外兴安岭到东西伯利亚、堪察加沿海都有他们的痕迹。

  比如外兴安岭及鄂霍次克海北岸山区,这里就有一个乘鹿雪橇出入朝贡大明的部落,被大明称为使鹿部,除了他们,东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还有驱使哈士奇拉动雪橇的使犬部。

  他们大多以百来十人的部落散居,并未形成像建州、海西女真那样的联盟集团。

  朱由检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眼下的沙俄罗曼诺夫王朝探险队还在依托河流向东探险,目前应该在叶尼塞河流域活动。

  不出意外,他们还需要七年的时间才能抵达雅库茨克城。

  尽管在这个时代,东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甚至西西伯利亚都没有什么用,但领土打下来,总归是有用处的。

  只要拿下了西域,在后世的伊犁河谷、乌鲁木齐、吐鲁番开垦几百万亩耕地,弄出一个稳定的后方。

  到时候,明军完全可以用阿尔泰北部的鄂毕河水运往北进军,直接抵达乌拉尔山脉以东。

  走水路和走陆路运送物资那可以说是两码事,更何况阿尔泰山北部的图瓦地区可以耕种放牧。

  几千万亩的牧区和可开垦的数百万亩耕地都不是小数目。

  只要明军能拿下鄂毕河源头,那拿下乌拉尔山脉也就是时间问题。

  至于所谓强大的沙俄,人口不到千万,职业的募兵军队不到五万。

  一群人还在使用老式的大号火绳枪和轻型火炮,能打得过明军倒是见鬼了。

  军队的强大在于后勤,唐军能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亚征战,也是因为西域上百万人口给他们供给。

  现在朱由检唯一面对的难题就是打下西域后的迁移问题。

  整个西域的耕地面积可预见的稀少,到时候迁移百姓的口粮会成为他的一个难题。

  想到这里、朱由检抚了抚额头,不由叹息道:

  “毕懋康和孙元化、宋应星几人到了没有?”

  “回殿下……”陆文昭回应道:

  “孙元化行至太原,宋应星几人也被找到,目前在北上的路上,应该抵达徐州了。”

  “另外您要找的徐霞客也找到了……”

  “至于毕侍郎、恐怕已经抵达燕山的军备研究院了。”

  “到了吗?”朱由检闻言眯了眯眼,嘴角带上了一抹笑意:

  “那他现在应该看到我留下的那些图纸和学说了……”

  想着、朱由检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前往军备院看看,但他也知道,自己还有几件事情没有做完,因此看向了陆文昭道:

  “徐霞客既然找到了,那就询问一下他的意见,如果可以,让他在松江府等待,这次我大明下西洋,需要一个人记载经过和结果。”

  “等他回大明之后,登入礼部和工部,担任个主事吧,我大明天南地北还有许许多多风景和人文等着他记录。”

  徐霞客,在后世人看来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今年的他已经三十八岁了。

  朱由检找他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需要借助他在江南一带的名气,将海外的见闻给带入大明,让大明的士大夫和百姓知道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什么变化。

  在他看来,徐霞客这么一个不安分的人,恐怕根本无法拒绝下西洋这样的好差事。

  至于他回国后,朱由检也不会把他抛弃,而是要继续扩大他的名气。

  等到时机成熟,报纸这种大白话的产物就会出现,而徐霞客的文章将会在市面上禁止,专门登记在报纸上。

  不仅如此,徐霞客的一些地理见识,恐怕吊打工部的一群文官。

  这群连大明水文都搞不明白的家伙,也需要被人教育教育了。

  连水文都搞不懂,后面怎么整治黄河?

  “对了……”一想起黄河,朱由检便开口道:

  “之前哥哥不是调走了工部尚书王舜鼎,把他调去治理黄河了吗?治理的怎么样?”

  见朱由检询问这件事,陆文昭也回应道:

  “王舜鼎依旧用的是潘少保(潘季驯)的“束水冲沙”法,效果来看还算有些不错。”

  “他按照潘少保“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法子,将下游淤积泥沙的河段一段段清除,从宿迁至云梯关河段,发动徭役八万余人,将河道清理一空。”

  “嗯……”听到陆文昭的话,朱由检微微颔首。

  潘季驯毕竟是千年难得一出的治水奇才,只可惜他已经去世三十二年了,如果他能活到现在,大明或许不会因为治黄河而焦头烂额。

  不过说到底、治黄河让人焦头烂额,主要还是因为钱粮不足。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门口的锦衣卫道:“叫承恩来,顺带将秋后钱粮的账目一同带来!”

  “是!”门口的锦衣卫作揖应下,随后去寻找王承恩去了。

  至于朱由检,他则是看向了陆文昭,继续说道:

  “潘少保的治黄之法确实不错,便是放在数百年后,也必然是良策。”

  “不过仅仅凭王舜鼎和地方官府的实力,想要让黄河平稳还是有些难度。待,这次我大明下西洋,需要一个人记载经过和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