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一)新时代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铛……铛……铛……”

  乾圣十三年三月十九日,齐王检于深夜薨逝,享年七十三岁,西京城寺庙道观,各声万杵。

  消息传至京城,史载“帝悲恸大哭”。

  得知此消息的李定国也在自己的《乾圣日志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心如刀绞,潸然泪下”

  简单的八个字,足以说明了当时大部分官员的想法。

  由于消息传来的时候正是正午休息的时间,因此所有官员都觉得脑子嗡嗡响,晕晕然。

  对乾圣朝的大部分官员来说,齐王不仅是海外藩王,更是许许多多官员心中的支柱。

  虽然他们都对齐王的病情早已有所了解,但当他们听到这噩耗传来的时候,心里还是十分难受。

  或许他们之中更多的是贪官污吏,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梦想是做贪官污吏。

  他们在校园时,又何曾不想像齐王一样,做一个匡扶社稷的名臣贤王。

  只是等他们踏入官场后,这才发现他们的理想相比那摆在面前的诱惑显得不值一提。

  在这条路上,有的人倒下了,也有的人顶住了,但这不能说明倒下的人就彻底的没救了。

  每到深夜,他们还是会回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只是这一日,他们曾经梦想的支柱也倒下了。

  他们是幸运的,幸运在这样一个拥有能力的人没有选择完全的包庇大明朝,而是给寒门学子留了一条上升的道路。

  他们也是不幸的,因为不管他们做的如何,他们所做的也很难在史书上留下一笔,更不用妄谈追上齐王了。

  或许后世的人每每回想起这个时代,他们能够想起的只有齐王,而不是他们这群努力追赶的人。

  这一日,官员们的精神是恍忽的,而能勉强把他们拉回现实的,是悲痛过后的皇帝朱慈燃。

  面对自己自小崇拜齐王叔的离去,朱慈燃在午后组织了一场朝会,并下达了多条政策。

  其中,关于齐王薨逝的消息不能一下子放出来,而是应该统一由《大明报刊登出来。

  眼下的《大明报已经遍布大明宗藩体系内的任意一个国家,只要《大明报刊登出来,那基本上就是昭告大半个世界了。

  这个昭告被定在了五月初一,并且这一期刊登的内容将由皇帝朱慈燃亲笔讣写。

  此外,皇帝朱慈燃决定要将齐王的遗体运回北京,葬于世祖武皇帝世陵前。

  对于这一条,其实是朱由校生前与朱由检在往来书信中早就商量好的了。

  他们兄弟都清楚,二人这辈子怕是再也见不了面了,因此朱由校不想在死后离自家弟弟太远,而朱由检也早在十五年前就同意了。

  此刻不出意外的话,他的遗体已经在被运送过来的路上了,因此朱慈燃让礼部提前准备关于齐王下葬的各种器物。

  另外,礼部还需要在即日通知诸藩,着诸藩派人前来吊唁齐王,同时商讨齐王薨逝后的宗藩体系变化。

  到此为止,关于齐王薨逝后需要准备的事情已经宣布,只等落实。

  在朱慈燃的口中,关于下葬所需冥器的价值突破了五百万两,与世祖武皇帝朱由校下葬时差距不大。

  不过,朱由检好像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去世会让大明和诸藩大费周章,因此在四月二十五日,齐国护送船只到港的第一时间,这次护送遗体前来的王太孙朱和埨便派人给京城送去了消息。

  齐王朱由检生前的遗愿是简葬,他希望陪他一起下葬的物品仅有他生前的甲胃、兵器、战马尸骸,以及朱由校早年为他敲打的第一批家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