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两相对照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仅仅是他,连屋内的张煌言等人听到有好消息都不免侧头去看。

  当着众人的面,那从九品主官笑道:

  “今日一早,长史府发下令旨,今年开垦田地甚多,因此齐国国民每人再分新田一亩。”

  “我等此次前来,便是让你家与邻边换田三亩的。”

  从九品主官说了一个好消息,这让阮进喜笑颜开:

  “又发三亩田了啊!好事!好事啊!”

  “来来来,进来小酌两口。”

  阮进高兴的邀请三名官员,三人闻言却连忙摆手:

  “算了,我等还需要挨家挨户告知消息,便不便打扰了。”

  “这是你家换田之后的田契,这三亩田契可得收好了。”

  说着,主官从怀里拿出了一叠厚厚的田契,从中找到三张新田契递给了阮进。

  阮进见状笑得合不拢嘴,而三名官员也在告知消息后离去,前往阮进隔壁的邻家告知喜讯。

  阮进拿着三亩田契,笑得好似一个裂开的西瓜,不过院内众人此刻也好不到哪去。

  入了国籍的人纷纷开怀大笑,痛饮三大杯。

  不明齐国田地规则的张煌言则是好奇询问道:“这换地每年就换一次,岂不是浪费许多人力?”

  “诶……”阮进嘲笑张煌言不懂,把田契交给笑得合不拢嘴的二老后,便坐在他身边给他解释道:

  “这田契啊,每家都有一个“木模印章”,这些印章放在了每个坊的坊市衙门里,如果要换地,那只要求原地主烧毁自己的地契,然后坊市衙门的官员盖章就行。”

  “这一过程倒不繁琐,至于私底下怎么认田,那都是商量着来。”

  “他家虽然换了三亩田给我家,但他家在换田同时也能得到其它的新田。”

  “这个挨家挨户换田听上去麻烦,但把最麻烦的认田这一步交给农民自己,那便不麻烦了。”

  “你嫌弃换田麻烦,那是你不知道穷苦人的难处。”

  “要是分他三亩熟地,同时让他还两亩地,平白得一亩地,你说他乐不乐意?”

  张煌言毕竟是官绅家庭出身,不明白一亩地能给农民带来多大财富。

  换田、还田、种新田……

  这听上去很麻烦,但为了每家每户那五六口人的五六亩新熟地,谁又会嫌弃麻烦呢?

  张煌言嫌麻烦,所以阮进才笑他不知道农民疾苦。

  他这般说着,张煌言也对自己的想法反思了一下。

  不过在他反思的时候,四周却响起了一些邻居歌唱的声音。

  “日出东方兮齐王,长驱国朝兮定邦,天下战乱兮平定,百姓饥苦兮发粮……”

  那歌声张煌言很熟悉,是民间不知名人效彷《诗经所胡编《齐风·太康乐,其曲意词意都是描述齐王为百姓开创太平安康的作为。

  这歌赋并不算好,十分口水,但正因为足够口水,所以渐渐演变成了民谣。

  诸如这样的“口水赋”还有很多,都是百姓自发表演吟唱,被人记录下来后,经过挑选后编入了《齐风之中。

  《齐风内容丰富,有战争与爱情、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歌颂君王与讽刺君王等等歌谣。

  《太康乐算是最能表达齐国百姓对齐王朱由检感激之情的一首民谣,而在分田之日歌唱这首民谣,恐怕是齐国百姓唯一能大胆传达自己感激之情的时候。

  “百姓歌唱兮安康,谷仓宽大兮足粮,将士守土兮歌唱,官员治国兮……”

  悠悠歌声,绵绵入耳……

  听着黄昏下西京城内响起的“太康乐”,长史府内的四人走出高楼,俯瞰整个西京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果然还是回到了自家最舒坦!”

  看着黄昏下西京城上空的渺渺炊烟,以及在耳边那声声入耳的歌声,黄龙将齐国称谓了“家”。

  与他同样想法的,还有以及抵达齐国一个月的孙应元和满桂。

  三人都把齐国当成了家,最少齐国的百姓尊敬士卒官员,齐国庙堂也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

  不管是因为齐国太小还没有发生矛盾,还是因为齐国人少所以矛盾不显。

  总之眼下的齐国,给予了三人一个比大明朝更温暖的“故乡”。

  感受着这种舒适,即便是年过四旬的黄龙都不由生出了一种要为齐国再奋斗四十年的想法。

  他如此,更别说满桂和孙应元了。

  瞧着他们三人的模样,跟随一同走出的夏允彝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

  这最难啃的三个人都接受了齐国,那其它留在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