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案清白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样也代表,如果他没有了官职,仅凭这一个散阶的俸禄,也足以很富裕的过完他这一生。

  “你既然想好了,那我就不拦着你了。”

  朱由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脸上挂着一抹笑意:

  “你的游记,孤会一直追看的,散阶的二千四百两年俸,足够你一年都待在火车上了。”

  “不过……”朱由检顿了顿,又笑道:

  “眼下火车还未修通西域,你步行过去会耽搁许多时间,而且朝廷的统治在西域也没有那么稳固。”

  “我建议你暂时先去西南,过几年再去西域。”

  “另外礼部侍郎的官职确实不适合你了,你若不嫌弃,可以拿一个都察院巡察御史的官职。”

  礼部侍郎是正三品,都察院巡察御史是正七品,俸禄的差距是好几倍。

  不过,对于想要走遍国家大好河山的徐霞客来说,正七品的官职,也能给他带来二百两银子的年俸,他不是什么伪君子,既然朱由检给了好处,他受着便是。

  况且,他作为巡察御史,也能在寻山访水的同时,为大明清理一批贪官污吏,这很符合他的想法和心境。

  “谢殿下……”徐霞客沉默了片刻后,作揖躬身,应下了朱由检的心意。

  之后,朱由检也和他聊起了这一路西行的各种趣事。

  对于朱由检的询问,徐霞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两人洽澹甚欢,直到傍晚才依依不舍的散场。

  朱由检把徐霞客送到了王府门口,亲眼看着他上了马车,哪怕马车已经远去,他都站在门口没有要走的意思。

  直到马车消失在了他的视线中,朱由检脸上的笑意才缓缓褪去,继而只剩下了惆怅。

  他知道,和他徐霞客这一别,恐怕此生都很难再见了。

  这样的经历,让他不由想起了远在大理的杨涟。

  杨涟不适合做官,他做官必然死于非命,因此即便朱由检掌权,也没有选择重用他。

  他知道,杨涟不会和自己去齐国,因为他是大明朝的臣子,而不是齐国的臣子。

  “杨涟……过得如何了?”

  朱由检看着空无一物的百王府齐王道,头也不回的询问身后人。

  身后的王承恩闻言,弓着身子好似行礼,嘴上也回答道:

  “长子入京做了京官,一家人迁移去了大理,几个儿子经营花卉店和花田、时不时种点粮食。”

  “至于他自己则是在大理府太和县担任官学院正,还有一个男丁陪同担任教习。”

  “比起京中百官过得差些,但他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王承恩的回答简单直白,让朱由检听后微微颌首:“他过的好便行,也不知道我在去齐国之前,还能不能见他一面。”

  “殿下若是想去,此时便可以去,京陇铁路眼下不是已经通车到大理了吗?”王承恩不解询问。

  “是可以去……但还不是时候。”朱由检抬头看了一下昏黄的天空,而这时京城的暮鼓也发出了声响。

  晨钟暮鼓,这一天算是快结束了。

  朱由检一言不发,在听到鼓声后转身离去,只留下王承恩看着他的背影发愣,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连忙追了上去。

  “殿下,明日是毕阁老致仕回乡的日子,您……”

  王承恩追上后说起了正事,然而面对曾经为大明鞠躬尽瘁的毕自严,朱由检却微皱了眉头:“随他去吧。”

  他这话让王承恩愣了一下,显然想不到为什么平日里体恤臣下的自家殿下,此刻会如此无情。

  “可……”王承恩还想再说点什么,但朱由检却加快了脚步。

  这让王承恩意识到朱由检不想再讨论这件事,所以连忙闭上了嘴。

  只是他脑中还是很混乱,不知道为什么之前还相谈甚欢的两人,此刻却突然好似分道扬镳了一般。

  他不敢多问,只能随着朱由检返回了存心殿。

  只是他不敢问的东西,有人却已经把答桉交到了受害者的面前……

  “所以你是说……当初那件事情是毕自严干的……”

  南京养心殿内,当朱由校拿着一张白纸,身边放着厚厚的文牍,面色阴沉的看着眼前的崔应元时,作为南镇抚司的崔应元也只能低着头,不敢抬头与其对视。

  顶着压力,他咬牙说道:

  “去岁齐王殿下派陆指挥使查桉后,实际上八月就已经有眉目,但陆指挥使深怕查错,因此继续追查下去。”

  “直到上月十九,陆指挥使才在曾经开平府独石堡的守备张永固身上至于他自己则是在大理府太和县担任官学院正,还有一个男丁陪同担任教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