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移民村镇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感谢书友:无情穷人一个和泰松旺的打赏,谢谢支持。八★一中√文网WwくW★.く1√√W★.くCo

  您的支持就是我写书的动力,我会尽力写好每一章,每天保证3更。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谢谢。

  ..............................

  经过科学院地学部对爪哇岛的综合评估,整个爪哇岛土地肥沃,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要是有充足的人力,把农业展起来,能养活几千万人口,整个爪哇岛的人口数量还是太少了,应该加大移民力度。

  张伟这下放心了,现在无论如何移民,都不可能移民这么多,不过按照华人的生育习惯,不用几代人,就能把爪哇岛填满的,能提前占领这里,等于给自己提供了一个上好的粮仓。

  上个月底,已经把合成的县镇级行政官员和合成的民兵分配下去了,分配人数最多的还是爪哇岛上的几个市,都是按照省级规模派的人员,每个市只是民兵就派了2万人,地方还抱怨2万人还是不够用的。

  特别是日惹市,现在是爪哇省的省政府所在地了,这边的土地最肥沃,最适合展农业。原来这边就生活着几百万的土著,17师到达这里后,打败苏丹的军队,苏丹也在战乱中丧命,豪华的王宫现在成了省政府办公室。

  整个日惹市,下边划分了2o个县,每个县至少设立2o个乡镇,多的达到3o个乡镇。

  分配来的2万民兵,正好每个县分了1ooo人,有5oo人一个营驻扎在县城,剩余的5oo人分到各乡镇,每个乡镇还分不到一个排,最多的也就是2o来人,分别由连长、副连长、排长等人带队。比较放心的是每个队至少配2挺轻机枪,用于对付这些土著还是绰绰有余的。

  乡镇长和政务人员随民兵一起进驻乡镇,政务人员全部配了手枪用于自卫。

  抓捕的土著,一部分被押送到上京地区作为免费劳动力,一小部分老弱幼残被送到西南自治领,剩余的人在当地部队看押下必须全部参加劳动,用劳动来换取每天的口粮。

  有2o万的青壮归第17师管辖,这部分青壮负主要责修路架桥,特别是联通每个县的道路,还有建造日惹的房屋和道路,建设学校、市场、军营等,还有的土著在城外砖瓦厂、木器厂、运输站等地方做工。

  每个县城至少分配了1万的青壮,用来建设县城,任务和在日惹的土著差不多,主要是修路、建房、建学校和军营等。

  每个乡镇分配了1ooo多人的土著青壮,先是建设乡镇,然后修建通向各村的简易道路,等移民逐渐增多后,再帮助移民建设房屋。

  好在这里原来就有土著的村庄存在,在战火中被破坏了一些,修补一下暂时还能居住,好在现在移民数量还很少,每个县的移民还不足一万,分到各个乡镇的移民更少,每个乡镇只有几百人。

  现在这些移民可都被当成了宝,每个县每个镇都在争抢,希望能多分配一些移民到自己的县乡。

  到来的移民中,先是选择出能识字会算数的人,这些人要么被安排到乡镇政府做秘书或者联络员,要么被任命为村长,要么被派作监工,就是一些年龄大的老头,也被安排组织土著建造或者修补房屋,特别强壮的华人则被民兵排要走,加强武装力量。

  随着各乡镇民兵力量的加强,各乡镇又申请需要更多的土著青壮,很快上百万的青壮被分配到各县城和乡镇,每个地方都还喊缺乏劳动力,17师只好从看押的土著中选出一些年轻妇女和半大老头分配到各地去参加劳动。

  现在整个日惹成了一片繁忙的工地,热火朝天的忙碌程度不下于建设中的上京市。

  这些从大清来的移民,怎么都没有想到,在大清活不下去了,到这里竟然成了人上人。就是做监工的都领着十几或者几十个土著在劳动,怎么也算是个小领导,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有点特长的都成了工头,包括石匠、木匠、铁匠等,都在领着土著在干活。就是什么也不会,就是有把力气的,还可以参加民兵,或者带领土著砍伐树木或者带领土著搞运输或者修路。

  年龄大点的和家属都被安排到村里去居住,即便是这样,每个男性老人还要带领几个土著在照看庄稼。安排到村里后,每户都选择目前村子中最好的房屋居住,土著则是很多人挤在一间房屋中,乡镇领导还承诺,等以后稳定了,会建设砖瓦厂,到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建造砖瓦房,这些话让老头们高兴的比喝了蜜还要高兴,在大清的时候头上无片瓦,脚下无寸土,没有emsp;随着各乡镇民兵力量的加强,各乡镇又申请需要更多的土著青壮,很快上百万的青壮被分配到各县城和乡镇,每个地方都还喊缺乏劳动力,17师只好从看押的土著中选出一些年轻妇女和半大老头分配到各地去参加劳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