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说到这里,便不得不郑重介绍一下借寓在王家的某位寡居妇女,以及她的两个拖油瓶女儿了。

  这位寡居妇女也姓宋,单名一个芬字,与宋夫人同出于河南宋氏一族,小宋氏称宋夫人为二表姑,按理说,二人之间的亲戚关系算不得近。

  可是,也不知这小宋氏是怎么跟宋夫人拉扯上的,总之,在傅珺来之前,人家一家三口就住在这里了。每一年,傅珺都会听到小宋氏细细柔柔地道“奴家过些时候便带着闺女去京里寻姨姥姥去”。可结果呢?三年过去了,人家依旧稳稳地驻扎在知府大院儿里,根本不带挪窝的。

  小宋氏的亡夫姓姜,据说当年也是个小官儿,后不知出了什么事被捋了官职,降为平民,偏家里的田地又遭了蝗灾,颗粒无收,那家境便渐渐地败落了去。

  因小宋氏原就是填房嫁过去的,那姓姜的年岁大了,经不得这番折腾,不久便即病故。他前头太太生的孩子皆已成了婚,约摸与这小宋氏关系也不大好,哪里会奉养这妖调得不成样子的继母,便将她赶了出来。

  小宋氏便投靠到了宋夫人这里。宋夫人念她可怜,便收留了她一家子。这小宋氏十分会来事,每日里温温柔柔地,做出一副贤良柔顺的模样来。偏宋夫人最吃她这一套,越将她看得亲近,对她照拂有加。渐渐地,小宋氏在知府大院里便如鱼得水了起来。

  小宋氏膝下无子,只得两个女儿,大的今年十三岁,名叫姜嫣,小的那个只比傅珺大一岁,叫做姜姒。与她们的母亲一样,这两位姜姑娘皆是走柔弱小白花的路线,唯一的区别在于,姜嫣是柔弱里带着几分娇媚,姜姒则是柔弱清纯一路的。

  如果说,傅珺与王宓那三人之间的矛盾是可调和的,那么傅珺与姜嫣、姜姒之间,则根本就是水火不容。

  自傅珺进府后,这姐妹二人见来了个美貌的表姑娘,自觉地位受到严重威胁,便对傅珺十分厌恶。那时她们也不过才八、九岁的年纪,便已颇具乃母之风,自己不出手装柔弱,只挑唆王宓、王宜她们几个。今儿绊个腿,明儿砸杯茶,那些小伎俩真是防不胜防,若非傅珺是个成年人的灵魂,只怕现就吃不了的亏。

  傅珺原先是跟着长房住的,姜氏姐妹便时常借机过来串门儿。她们欺傅珺才经丧母,又听说是被侯府赶出来的,只当她好欺负。她二人眼皮子又浅,哪里见过侯府里的那些好东西?进了傅珺的屋子那手脚便来去不停的,眼睛更是四处乱转,只要见着好的,或开口索要,或不问自取。

  傅珺活了两辈子,也没见过这么没脸没皮的小偷。

  她也不急,也不与她们争,由着她们拿了好几样东西去。待过了几日,便专挑了个王襄在的时候,穿着一身孝服便去了锦晖堂。

  当着王襄与宋夫人的面儿,傅珺将被盗物品清单呈上去一份,另一份则直接甩在小宋氏的脸上,端出侯府姑娘的款儿睥睨道:“尔欺我侯府无人么?”又指着姜氏姐妹冷笑道:“作乔作致,是为贼也。”

  小宋氏先还柔声叫屈喊冤的,在宋夫人面前哭得十分可怜。可是,待许娘子指出那姜嫣耳朵上正戴着傅珺的琉璃坠子,姜姒的手腕上亦串着傅珺的碧玉葫芦串儿,那上头皆是有记号的,小宋氏便是想抵赖亦无从抵赖去,便只好掩面抽泣着不说话了。

  王襄听了傅珺所述,便沉下脸来问怎么回事。

  一直掌着内宅事物的任氏便此登场了。她一面沉痛自责管家不力,一面便将话引到了小宋氏身上,终于成功地拿到了王襄的命令,实施了她盼望已久的查抄策略,派人去搜了小宋氏住的西跨院儿。

  那次查抄的结果相当之惊人。下人们从那院儿里不仅搜出了傅珺的东西,还搜出了好些长房与宋夫人房里的东西,甚至还有王襄前些时候不见了的一个玉螭玩物。

  王襄大怒,当即便要赶人走。那小宋氏见势不妙,直接便哭晕了过去。姜氏姐妹紧随其后,说是犯了心口疼的毛病,一家三口齐上阵,直挺挺地躺倒在了锦晖堂。

  那一回傅珺是卯足了架势,一副咄咄逼人的模样。而与之相比,小宋氏母女三个便显得弱势了许多。宋夫人虽明知她们有错,却也硬不下心肠来赶她们走。

  更何况,她私心里对傅珺的感情,远不如朝夕相处的小宋氏母女来得深。傅珺此举当面打的是小宋氏的脸,宋夫人却也未必没受波及。

  因此,宋夫人便拿出小宋氏寡妇失业、教养不及,姜氏姐妹年纪还小不懂事的理由来,跟王襄说了半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