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皇帝采邑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马周的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他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半岛那一隅之地。

  他还看到更过多,可以说,他看到的是未来东北亚地区的未来,要控制东海三国也罢,征服靺鞨、室韦人也好,甚至就算是经营辽东,朝鲜半岛都是那个战略支撑点。

  整个半岛就是一个整体,事实上,朝鲜半岛与辽东半岛是一个双子。

  两个半岛是一个整体,对整个东北局面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辽东半岛多山地,而朝鲜半岛,尤其是南部却多肥沃平原。

  这两个半岛与海对面的登州半岛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三足,让整个东北都稳固。

  以如今朝廷的航海技术和海军实力,可以说黄海其实就是一片内海,跟家门口的水塘子一样。

  甚至靠着这海,还能大大节省交通运输的负担,减少距离。

  “朝鲜半岛南部地区,是最适合发展的。若有二十年时间,那里就将又是一个淮北,到时拥有几百万人口也不是问题。若能开发控制,则以朝鲜半岛的粮食供应辽东以及靺鞨地区的开发,而朝鲜半岛那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也能让朝廷在东北有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基地。”

  张超点头。

  “宾王你说的很对,朝鲜半岛确实是非常重要,这里与辽东大陆相连,与淮北登州半岛相望,又紧邻靺鞨之地,确实是一个眼。”

  今天张超找马周,其实并不是真要谈什么朝鲜分封。

  朝鲜是绝不可能分封出去的。

  这块地方,真论实际管理控制的潜力,其实远高于辽东辽北等地。并且论起发展潜力来,也远高于辽东辽北等地。

  这样一块地方,就如比是关中对于西北地区而言,是河西走廊,对于西域和青藏、关陇等地的作用一样。

  那是一个关键之点。

  他今天找马周来谈的,其实是另外一件事情。

  “伯玉最近在朝鲜的攻势取得了很好的开头,朕在考虑,待攻下东海三国,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和新罗自然是归朝廷直辖,但倭国若征服,朕想将之设为太子的采邑。”

  “太子的采邑?”

  采邑跟封地其实差不多,但也还是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的。

  比如说,过去封地是世袭的,但采邑是终身的。过去诸侯入京朝拜天子,天子会在京畿附近划一块地给诸侯做为汤沐地,以做他们入京时休息之所。

  这块地以及地上的百姓,都隶属于采邑主。

  采邑主享受采邑的土地收益、税赋等,后来又拥治民、拥兵,直到后来慢慢的采邑也就变成世袭封地。

  而现在张超提出的这个太子采邑,是把倭国划归给太子,由他管理,并且享受采邑的诸多收益权力,实际就和封国一样。

  若说区别,就是倭国这块采邑,为太子采邑。就是说,这块地是只属于太子的,张璟现在为太子,这块地归他所有。但当他继位为皇帝后,这块地就不再是他的采邑,若册封了新太子,这块地就归新太子。

  总而言之,这块采邑就是跟太子这个储君之位捆绑的,当了太子就能继承这块地,若不是太子,就不能再拥有这块地,这块地,只做太子的采邑。

  “太子已经是储君,还需要封地吗?”马周有些疑惑。

  太子管理着东宫,也有自己的一套僚属和卫队,虽说是由朝廷供给他们俸禄,只是朕以后,太子也应当能够有机会历练。不仅仅是说跟随皇帝学习政务,听老师们讲经讲课,光是听和学是不够的,他还得有机会去实习操作。

  把倭国列为太子采邑,则以后太子能够亲自管理这块地方,可以积累实际的政务经验。

  当然,另一方面,太子有采邑,则也会有自己的收入,不再全靠朝廷供给。张超认为,还是应当给太子一些财务自由的,至于太子有了采邑,再建一支私军,他认为只要在监管之内,当然也是允许的。

  诸侯都有封地,都有军队,太子为什么不能有呢?

  至于说太子有兵就会造皇帝的反?

  张超是不担心的。

  倭国距离中原极远,离汉京更远,太子在采邑又能拥有多少兵。亲王拥兵额度不过一万。

p;“太子已经是储君,还需要封地吗?”马周有些疑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