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遇刺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兵科给事中官伟上疏劾户部尚书张守直尸位素餐,任奸商横行以及贪墨受贿等罪……”

  “山东道监察御史关淮上疏为户部尚书张守直辩,言张公施仁于民,不因掌司徒之权而肆意为之,请朝廷奖掖其德,封其父母……”

  自从张守直主张朝廷清净无为的政论公之于众后,朝臣们便纷纷因此事而争论起来。

  有同客商们一样憎恨张守直不作为的。

  也有支持张守直,称颂其品性的。

  直接就分成了两派。

  朱翊钧每日都会收到关于弹劾张守直或支持张守直的奏疏。

  这一日也不例外。

  朱翊钧也没想到因为一个朝廷该不该干预市场经济的讨论会因为自己开的一个织坊而发生。

  但朱翊钧也因此看出了大明朝的这些文官们也不是铁板一块。

  有主张朝廷干预经济的官员。

  有主张朝廷不干预经济的官员。

  朱翊钧知道他们表面上看都是在用儒家的一套理论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说辞,其实代表了不同利益团体的声音而已。

  代表客商们利益的官员自然希望朝廷干预。

  而担心朝廷因干涉布价而在商贸中插足的官员自然不希望朝廷干预。

  不过,支持朝廷不干预的占大多数。

  因为毕竟朱翊钧的织坊所影响的客商利益只是少部分的客商利益,大部分的文官尽管有商业背景也不在乎这些客商们的损失,而且在他们看来,与让朝廷干扰商业相比,这点损失也算不了什么。

  朱翊钧没有出面处理,而是让张居正处理。

  他现在只是把这些持有观点的官员都记了下来,方便以后改革用。

  最终朝廷还是没有干预,张守直尽管因被弹劾而上述乞去,但还是被朝廷挽留了下来。

  很明显,张居正还不想在商业上动手。

  朱翊钧在心中只能暗想道:“在商业上改革,以后只能朕自己来了。”

  不过。

  无论朝廷干预经济还是不干预经济对于朱翊钧这个皇帝而言都一样。

  如果朝廷干预经济,无非是国库增加收入,有利于国家稳定。

  如果朝廷不干预经济,他这个皇帝正好多增加些私人收入,有利于自己将来掌控大权。

  当然。

  现在朝廷不干预经济明显对朱翊钧有利,毕竟现在的他还不能自由支配国库的收入,而只能自由支配通过织坊带来的钱。

  “陛下,眼下您已经收入了两千多两,如果加上给俞少傅的那八百两,眼下您已赚了三千两。”

  武清伯这一日进宫后想朱翊钧密奏道。

  如今的武清伯几乎是天天都往宫里跑。

  最初李太后还担心自己这个老爹sp; 如果朝廷不干预经济,他这个皇帝正好多增加些私人收入,有利于自己将来掌控大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