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 文登公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偌大的京城,三年一次的春闱,有着数不清的年轻举子。

  沈四老爷沈重晏,不过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个罢了!她被捧得那样高,恨不能如同天上的皎月一般,又怎么会留意到人间那些挂在屋角随处可见的风灯?

  他亲自娇养出来的女儿,美丽,高华,出色的让他骄傲欣喜,却不曾想会有那般一个结果……

  “十年前,几个皇子恰逢成年,而先帝龙体也有了颓败之相,于是,关于储位的争夺,毫不意外地出现了。我们陈家,有文登公的千秋功绩为基石,有我父亲的赫赫才名,而我本人三元及第,年纪轻轻就已至尚书位……虽然陈氏子嗣不丰,但陈氏在士林官场之中的人脉深厚,任谁都无法轻视!”

  陈老爷子说到这里,心有唏嘘,不禁向沈柔凝看了一眼。他并不确定,这个从山村才走出来的小姑娘,能理解他的话。若是不能理解……那也不必急于在今日。

  外孙女生的与女儿如此相似,又有这样的灵秀之气,他想起旧日种种,一时间就生出了倾述之念。他已经教错了一个女儿,总不能再让外孙女也……

  陈老爷子打量着沈柔凝,见她精致的面庞上流露出一种“原来如此”的恍然所思,他心中欣喜,惊讶极了,反而又生出些忐忑来:“凝儿,你能听懂我的话吗?”

  “凝儿明白的。”沈柔凝平静地道:“您的意思是,陈氏资源深厚,而皇子们为了储位,想要拉拢您,联姻便是最简单的法子。而且,母亲还那样美好。”

  一个美丽端庄的且又能给自己带来巨大收益的妻子,那些皇子们怎么能够不趋之若鹜?那些皇子们肯定明里暗里表露过意思的,甚至会直接从沈四太太那里着手!

  那么,如今的庆隆帝,也是其中之一了?

  不然。二舅母也不会那么惋惜地说,陈君怡做皇后也是够格的。

  那么,当时的陈君怡是有了属意之人,还是……沈柔凝静静地看向陈老爷子。等待他为自己解惑。

  陈老爷子心思有些复杂——

  按照范嬷嬷所言,他的这个小外孙女,几乎就是放养着长大的。君怡根本没有教过她一丝,而沈重晏不过是说些家常问候之语;即便她经常去找那个大伯母邓氏……邓氏也不会告诉她这些东西!

  无它,沈柔凝太小了!

  不过懵懵懂懂扑蝶赏花的年纪!

  她怎么就能连这些官场朝堂上的利益、联姻之类的都能听懂了!

  “凝儿很喜欢看《太祖本纪》。”沈柔凝见到陈老爷子的疑惑不解。展颜一笑,面颊微红,有些羞涩腼腆。

  陈老爷子再次讶然,随即点点头,面上有了些了然之色。

  《太祖本纪》这本书,看名字以为是史书,但却并未出自史官之手,其实更像是野史传记,内容说的是太祖本人如同起于微末,一步步逢凶化吉得天下英雄归心。最终称帝,立大庆朝的故事。其中有诸多传奇、夸大、溢美之处,七分真三分假,但其笔法老道,跌宕起伏,读起来却是痛快的很。

  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最喜欢这一本。因为不必再费脑子,轻易就能从中截取许多精彩的段子。官府喜欢听,老百姓们也喜欢听。

  《太祖本纪》之中,当然有许多权谋利益的场面。

  聪慧之人。当然能从中或许许多知识。

  既然这个外孙女儿聪明,那他就应该更加慎重。

  陈老爷子暗暗思忖。

  这些年,他常常想,若是他能朝廷上的这些利益纠葛同君怡解说一番。她是不是就能明白自己当然的苦心和不得已?那君怡她会不会生活的更加顺遂幸福?也不必冷情冷心地与自己赌气这么多年?

  “《太祖本纪》不错。”陈老爷子回过神,称赞了一句,而后继续说起当年道:“世人皆知,陈氏家风严谨,少有纳妾通房之类……”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显然想起了自己还有一个庶女。

  “却不知道,当年文登公曾留有家训曰,妾室庶出乃是内乱的根源,即便是面临绝嗣,也是天意如此,不必强求……若是仅有一支一人无后,他的牌位在陈氏祠堂,自然有整个陈氏后人供养;甚至哪怕是整个陈家都没了男丁,香火崩断,那便是预示着陈氏气运已尽……”

  沈柔凝愣了愣。

  绝嗣也不纳妾?

  这个说法聪慧之人。当然能从中或许许多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