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五军之战之十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道瀛投降,对明军的广东战场,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天,罗成耀发现射往城内的炮弹停止了,一个大嗓门在东门对面喊话。他上了城楼,发现张道瀛拿着一只铁喇叭,站在城外的高台,对着城内喊话。

  堂堂镇安伯,梅州总兵,拥兵两万余人,平时不怎么鸟自己这个广东巡抚的张道瀛,此刻在城门外跟自己攀交情哩。

  罗成耀心情苦涩,张道瀛说的八成是真的。自己挺了十天,每天被炮弹砸的神经衰弱,老杜的援兵还没来,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看来鞑子占了上风,连张道瀛都投降啦。

  他失魂落魄,回到总兵府与手下商议。手下一帮人聒噪不停,主张坚守、投降、逃跑的都有。他把这帮家伙都赶走,自己静下心来思考前途问题。

  他不是庸才,大清拿下韶关、梅州的意义他知道,估计广东不为大明所有矣。他太了解自己的同僚,正如同了解自己。想着想着,他越发觉得自己前途渺茫,投降的天平逐渐占了上风。

  不过,南雄屠城就在眼前,自己可是硬挺了十天,万一尚可喜不接受自己投降咋办?要是投降了被他宰了如何?而且,自己寸功未立,那什么在大清立足?再说,自己的家眷在广州,要是自己投降,杜永和宰了自己家眷,到时候去哪里哭去?

  想了想去,他发现自己战不能战,降不能降,那么只有逃跑一条路。两万人,全跑是不可能的。只能带自己的中军亲卫跑路。

  说干就干,他使了个心眼,调集大将们开会,拿南雄屠城的事情吓唬一番手下,命令明天一早,主力从南门突围。

  第二天三更,大伙儿饱餐一顿,打开南面城门,鱼贯而出,填平壕沟,对着清军的营垒一阵猛攻。清军被打蒙了,没想到城内居然这么生猛,差点支撑不住。

  孔有德急忙调兵堵住南门。罗成耀在城门上竖起千里镜,观察了一下形势,对亲兵们打了个手势。

  罗成耀带着五千中军,悄悄打开西门。五千人马里,有两千骑兵,三千步兵。骑兵的马背上放着麻袋,装好沙土,步兵们扛着门板。

  大伙一哄而上,迅速填平壕沟,逃出城外。等清军缓过神来,步军被截杀,骑兵跟着罗成耀一溜烟跑远啦。

  罗成耀跑出二十里才喘了口气。他回头看了看,清兵并未追来。他颇为自得的想,老子打不过你们,不过想跑,你们也抓不住老子,嘿嘿。

  李元胤坐在顾千城的旗舰上,看着罗浮江两岸风光,静心养神。来自广西的战舰率领一百艘大商船,带李元胤的两万士兵,赶去韶关解围。

  他比黄应杰行动更为迅速,不过韶关路途遥远,逆流而上颇费时间。马宝见载重太大,逆流而上过去缓慢,主动要求带着骑兵上岸行军。

  顾千城说道:“距离韶关不远啦,明天就能到哩。当初我们从这条水道,救援赣州的万阁老,也是这么费劲。”

  他说的是隆武年间的赣州之战。彼时金声桓还在大清的阵营里,他率军焚烧水军,踏破赣州,的确是个牛逼轰轰的人物。如此厉害的人物,居然死在清军手里。大伙儿对清军不由得打心里畏惧。

  大伙儿正聊着,岸上的马宝示警。顾千城命令推出火炮警戒。船上已经能看到岸上的情景,大队骑兵与马宝的骑兵相向而行,不过看上去打着明军的旗帜。

  马宝派人一问,原来是韶关的罗成耀,率领两千骑兵转进哩。听到汇报,顾千城和李元胤面面相觑。老子们费了老大劲儿,马上就要到韶关,你怎么跑路啦?

  李元胤派出小船,请罗成耀登上小船一唔。听他讲完情势,李元胤的眉毛拧成一团。眼下大不乐观,韶关、梅州已失,张道瀛已经投降,粤北一下去被撕开了口子,搞不好要起连锁反应。

  他问道:“罗叔,杜总督在什么位置,你们有情报不?”

  罗成耀自己也搞不清楚,只是收到过杜永和派人射进城内的书信,只是让他坚守。送信的士兵射进书信后,当场被清兵斩杀。

  李元胤问他清军大概多少人,罗成耀也答不上来。李元胤不禁在心里骂他废物,他打定主意,先送走罗成耀,自己派人去韶关探探再说。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罗成耀跟李元胤要了一些补给,率领两千骑兵沿江往来而去。他打算先去投奔三水的黄朝先,再去想办法回广州跟家眷汇合。

  马宝派出斥候,去韶关兜了一圈,跟清兵打了几场,大致搞明白,韶关已经被清兵占领。斥候还抓了舌头,问明白杜永和在窝在梅岭,寸步难行。梅州的张道瀛投降,潮州的郝尚久不知道为啥,大老远的跑来,又一溜烟跑回去啦。

 &ems哩。听到汇报,顾千城和李元胤面面相觑。老子们费了老大劲儿,马上就要到韶关,你怎么跑路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