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五军之战之五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谁也没想到,明清的战争首先在广东打响。

  杜永和答应出兵江西,只是应付朝廷。李成栋死在江西,这事儿对八大将的心理阴影太大。杜永和在广州纸醉金迷,做生意发财感觉挺好。再说他对部下掌控有限,定下防御为主的策略,也无可厚非。

  九月十五,南雄北门。

  晨光微漏,天色还没亮透,城楼的守军正抱着刀枪眯觉,开城门时间还早哩。城下飞来一骑,长臂一甩,喊道:“特来回总督军令!”

  守军还没问个明白,只见远方烟尘滚滚,马匹嘶鸣。不好!鞑子的马队来了!

  呜呜呜~

  守军鼓足腮帮子,吹起长号示警。

  城下的骑兵看了一下,也不跟守军废话,打马往西逃窜。远方的大队骑兵貌似不是冲着南雄来的,为首的看的一眼南雄城门,长枪一挥,大队骑兵绕过南雄,尾随那个回军令的家伙而去。

  守军看到扔上城楼的血淋淋的包袱,胆战心惊的解开,果然,是一枚人头。人头双目怒睁,脑门儿乌青铮亮,一条小鞭子挂在脑后。

  南雄守军马不停蹄的把首级送往韶关。镇守韶关、南雄的正是广东巡抚、宝丰伯罗成耀。

  罗成耀跟已故宁夏王混大清的时候,见过耿忠明,他一眼认出来本尊,大惊失色。耿忠明的人头在自己手里,这可是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他听说是杜永和派人干掉的,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杜总督这总督当得,不孬!

  人头还没送出去,清军的使者打着白旗来拜访。使者开门见山,要求赎回这颗人头。使者承诺,只要宝丰伯不是狮子大开口,必将收获大清国的友谊。

  果不其然,人头就是耿忠明!他怎么会被干掉?罗成耀百思不得其解,他派人快马到广州汇报,这边跟清军使者套着近乎磨时间。

  杜永和从温柔乡里醒来,手下呈上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他立马败了兴致。等看明白是耿忠明,他继而狂喜。

  他跟罗成耀一样,当初跟着李成栋混,可是见过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的。那时候三个家伙可是牛逼闪闪的,汉八旗领军人物,跟李成栋这种绿营不是一个档次。别说他了,就是李成栋,在他们面前都得点头哈腰,矮了一头。

  没办法啊,人家投清早,拿到原始股啦。杜永和甩了甩头,努力回忆,自己不记得派人刺杀耿忠明。不过,管他哩,或许哪路民间义士锄奸,又觉得杜总督威武霸气,直接把人头送给自己。

  人头用石灰草草硝制,路途遥远,已经有味了。杜永和命人重新硝制一番,派人送表到梧州请功。

  罗成耀得到杜永和口头嘉奖,对着使者双手一摊,爱莫能助。他倒也没难为使者,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古来如此啊!

  赣州城内,尚可喜对着耿忠明的无头尸体欲哭无泪,耿忠明的孙子耿精忠,早就哭的失声。收到使者的汇报,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耿忠明可是多尔衮钦定的靖南王,王爷被刺杀,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自从努尔哈赤“八大恨”起兵以来,满清还没有王爷死在敌手。这可是严重的政治事件。尚可喜听闻朝廷满汉之争日趋白热化,耿忠明之死会降低汉臣的筹码,也会降低汉八旗在朝中的地位。

  他跟手下的谋士金光、大将班志富商议。金光出了个主意,先下手为强,来个打死不认账。他们给清廷上表,对外大肆宣传,耿忠明因为窝藏逃人,畏罪自杀。

  这一招儿既能讨好满洲太君,又能浑水摸鱼。尚可喜觉得此计甚好,决定马上干,他带着金光马上回屋写表书。

  大将班志富扶起耿继茂,对手下亲兵使了个眼色。手下的清兵把耿忠明的尸身抬到院子里,架起柴堆,就地火化。亲兵们把草木灰连带骨灰,装进一个大酒坛,送给耿精忠。

  尚可喜也没有亏待故人之子,给朝廷的上表中,他为耿继茂请求袭爵。三王休戚与共,眼下正是共渡难关的时候。

  等到杜永和的使者慢悠悠把人头送往梧州,内阁先接到耿忠明自杀的消息。人头是真是假,此事过于重大,而且是个罗生门。没人敢打包票人头是耿忠明的,也没人敢否认。

  严起恒内心偏向于杜永和作妖,满清的藩王脑袋这么好摘,杜永和也不会等到今天。严起恒和大伙儿商议一番,定下拖字诀。他们重赏使者,命他回广州表达内阁对杜总督的肯定,然后问明细节再来梧州禀告,以便夸奖其功。

  堵胤锡有意就此事扩大宣传,为北伐造势。不过说到底,他也对杜永和信心不足。此事过于惊世骇俗,满清的王爷被刺杀,这的强,来个打死不认账。他们给清廷上表,对外大肆宣传,耿忠明因为窝藏逃人,畏罪自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