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关西七卫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陛下。”

  就在朱宸濠还在细思有关哈密得失的各种利害关系时,兵部右侍郎杨廷仪出班道:

  “哈密立国至今,已四次被吐鲁番攻破,而每一次复得我大明都要为之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以哈密国内如今的状况来看,就算这次危急能够顺利解决,可日后仍必将生乱。

  而这也是因为哈密离甘肃太远,却与吐鲁番相邻之故。

  臣以为,与其为哈密空耗我大明国力,还不如任其自治为佳。”

  “部堂这是要打算放弃哈密吗?”

  杨廷仪刚说完,便有一人出言道:

  “下官认为此法绝不可行。”

  “你一个小小主事,懂得什么。”

  杨廷仪转头一看,发现说话的是本部职方司主事霍韬,当即怒道:

  “吐鲁番之所以屡次攻占哈密,为的就是代其主西域诸国朝贡之职。

  而我大明只需放哈密自治,再闭关绝贡,那他们自然也就没什么好争的了。

  如此,西北也就彻底平静了。”

  杨廷仪所说的,其实就是明朝那帮文官普遍的想法。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

  因为明朝不同于定都于长安的汉、唐,需要在西面开拓出一大片土地以作为战略纵深,以防敌军轻易就打到都城之下。

  而明朝的都城,先是南京,后又迁都北京,都位于东面,西面的纵深已足够广阔。

  再加上宋朝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西面的掌控,陆上跟西方的联系几乎中断,丝绸之路的贸易重要性也因此大幅下降,甚至难以为继。

  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就被开辟了出来。

  对外贸易转为以海路为主之后,西面的经济意义也就越来越低。

  大明建国初期,还为了打击北元而对西域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

  但在徐达北伐惨败退兵后,朱重八认为想要彻底扫清蒙古势力已无可能,于是改进攻策略为防守。

  为了防范西面蒙古汗国的袭扰,明朝便设立了安定、曲先、阿端、罕东、沙州、赤斤蒙古和哈密等七个羁縻卫所。

  而这七个卫所其实也就是七个已在当地生活多年的部族。

  其统治者基本上也都是蒙古贵族。

  这七个卫所的士兵,皆是由各个部族自己的勇士充当,明朝并不会派驻官员和将领去指挥和统领。

  也唯有最重要,并建立了国家的哈密,大明曾派驻过军兵和指挥使。

  但也只是在一个极为短暂的时期内那样做过。

  其后,即便是哈密,也皆是由当地人自行统治和防御。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对西域的重视程度也是逐年降低。

  这也使得许多官员觉得,国家无需再理睬那些以蒙古人为主的卫所,只需将防御力量集中到嘉峪关就可以了。

  闭关绝贡,也渐渐成了那帮文官的主流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