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4 章 沈编辑恰好出差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前,金逢春这样的官家小姐,自然是不事生产,不晓得谷子是怎么落到地里,变成来年的米饭的。每年的水旱灾害,对于农业生产来意味着什么,也相当的茫然,只知道如果闹水灾、旱灾,农民都会减产,而外面就要饿死人,金家的子也会变得不好过一些——而这似乎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官府基本上对于灾害是不做什么的,或许前会做,但至少在金逢春懂事以后,他们什么都没有做过,而不是沈曼君、郑财气还是张技术员,都认可她的这点陈述。

  而买活军这里,到底有多不同呢?不同到直到买活军来以后,她开始参加工作之后,金逢春才逐渐地接受一个新的事实,那就是虽然水旱灾害难以避免,但人们还是可以通过精密的组织,也就是精细统治,来避免损害的扩。

  就譬如今年的旱灾,其实旱灾也并不是就完全没有水喝,至少南这里,不至于此,旱灾的意思就是没有充足的水来给水田储水,也没有充足的水量去漫灌田中的小麦,至于人们的饮用水,这还是有的,要真有体担水把一家所有的地都浇,那也还是能找到水。

  只是,人工担水浇地是非常费的,河里的水位低之后,还要车水,又是耗人,农户往往只能选择放弃距水比较远,本来灌溉条件就不好的旱田,在离水近的上等好田里种上作物,有稻子,那就把水稻当成旱稻种,若是能搞到麦种,那就种小麦。如此一来,本地今年就是减产,生产效率降低——又是个数学问题,但还不至于颗粒无收。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来发下土豆的良种呢?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土豆对灌溉需求少,农户能照应得过来。买活军甚至在还没拿下泉州的时候,匆忙地做起这面的工作,用极低的价格赎买田地,以村为单位确定耕种案,计算良种数量,统计人口数量……

  泉州这里的人口,相对于田地来是有得多的,这些多余的人口受买活军的雇佣之后,先种起地主家因为找不到佃农而暂时抛荒的地,把土豆种下去,又到处的去做担水工,把土豆最需要灌溉的那段时间渡过之后,现在都乘船去鸡笼岛——鸡笼岛需要量的人口,辽东、泉州的农民源源不绝,在海船上不断地往他们新的安身地过去,理所当然的,他们在船上也还在不断地上课,最重要的一课,尤其是对泉州的农户来,是要先学会官。

  这就是精细统治的不同……金逢春无法完整地勾勒出这副统治的图景,但是她能感受到,并参与到其中的一小部中去。这其中是夹杂量的计算的,也需要许许多多素质很高的吏目。

  需要郑财气这样农业专家在彬山指导育种,挑选种粮,需要吴小这样聪明伶俐,学习能强,善于总结的技术员,郑财气这里学到知识,并且严格地贯彻到生产中去,需要一种统一的语言,让农户和技术员之间的交流比较容易。

  当然,也需要好走的路,让村里的情况能够快速地汇集到县里,县里的情况能快速地汇集到府里……最后,上头得到的反馈也能因为这好走的路,马上落实到田里,这才叫作精细统治,这是买活军之外的势完全办不到的,他们既没有这么多识字的人,也没有这么好走的路。

  但精细统治的威,是毋庸置疑的,原本除杀掉几个童男女去祭天之外,完全没有办法的旱灾,在精细统治面前,似乎也显得有些不堪一击。金逢春私心里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当然不是喜欢天灾,只是她喜欢这种百姓们通过精细统治的组织,战胜天灾的感觉,这让她有一种不出的成就感。旱灾会死人吗?原本或许是的,但现在,天旱,我就种耐旱作物,天涝,我早提前兴修水利,不结果如何,任何事都有个准备在,总比没事时候傻乐,有事的时候站着干哭来得强。

  泉州这里,就是很好的例子,原本眼着就要减产、饿肚子、活不下去、家破人亡甚至是起来闹事的年份,因为买活军的介入,不过是几个月的功夫,就完全是另一副景象,虽然不上欢天喜地,但也至少是充满希望的焦虑,那些农户们,原本沉浸在对饥饿和战事的恐惧中,如今倒是根本不想这些,全都焦切地等待着收成土豆的时候,他们非得要着土豆田里出来,落入筐中,成食粮再被他们埋到粮仓里去,才能安心呢。

  “是的,就是这么回事。”她不能完全地出买活军这套体系的优点,张技术员就口笨,只会不断地点头称是,“把我心里都出来!”

  至于郑财气,他没有什么可的,因为郑财气的工作就是不断的育种、种田,到处教人种田,他为此得到很高的报酬,和彬山的高级工程师楚发一样,都是买活军中收入最高的一群人。所以他也只需要管种田就行,别的什么都不想——他知道六姐会为他们处理好的。

  “这才叫做享福那。”他只是反复地这么着,“有事做,有钱拿,比外头不知好多少!”

  在马上到底是不的,沈编辑点点头,又没有声音。她艰难地掏出纸笔来,在颠簸中记着什么。金逢春体贴地吁停马,示意前头的人不必等她们,反她们马速快,可以赶上去。实,她满佩服沈编辑的,沈编辑是她认识的已婚妇人里,成就最高、胆子最的一个。

  原本在临城县,金逢春结识一个叫徐寿的太太,还在茶会上和她们过自己的婚姻。徐太太现在是临城县算学高级班的教上课,最重要的一课,尤其是对泉州的农户来,是要先学会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